政治社會學︰範疇、理論與基本面向

政治社會學︰範疇、理論與基本面向
定價:204
NT $ 177
  • 作者:王威海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75999
  • ISBN13:9787208075993
  • 裝訂:平裝 / 38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辨析政治社會學的學科範疇及其所涉及問題,介紹和評述政治社會學的基本理論。從全書來看,作者所進行的工作,不是政治學與社會學的結合,而是在努力構建一個新的分析體系和理論框架,以便更好地把握現代社會和政治生活。因而,全書充溢著這樣一種特有的理論激情和學術期待︰“在判別一個政治理論流派和政治研究的現實意義時,必須以研究者自己的政治現實作為衡量標尺,而不能以單純的學科標準來衡量。


  王威海,1965年出生于安徽,1996年畢業于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獲政治學博士學位。自1996年起工作于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現為副教授,專業方向為社會學理論、政治社會學、中國社會史。曾經出版《中國戶籍制度︰歷史與政治的分析》等學術著作,發表學術文章40余篇。
 

目錄

序言
導論
第一編 政治社會學的學科範疇
 第一章 政治社會學的學科問題
  第一節 政治社會學的學科屬性
  第二節 政治社會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
  第三節 政治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政治社會學的學科演展
  第一節 政治學時期︰實質的政治社會學
  第二節 社會學時期︰政治的社會學
  第三節 政治社會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章 權力
  第一節 權力及其相關概念
  第二節 政治權力的意義、基礎與分配
  第三節 合法性與合法化
第二編 政治社會學的基本理論
 第四章 整合理論與沖突理論
  第一節 理論基礎︰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
  第二節 整合理論
  第三節 政治沖突理論
 第五章 精英理論與多元理論
  第一節 精英理論
  第二節 多元理論
  第三節 合作主義理論
第三編 政治社會學的基本面向
 第六章 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
  第一節 市民社會的概念與理論
  第二節 市民社會的歷史、特點及其所蘊含的關系
  第三節 市民社會與政治發展
 第七章 階層與政黨
  第一節 階級、階層與分層
  第二節 階層與政治
  第三節 政黨與政黨制度
 第八章 政治溝通與政治參與
  第一節 政治溝通
  第二節 政治參與
  第三節 政治參與與政治發展
 

人的偉大體現在多方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創造了政治。政治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從野蠻時代步入文明時代,所以,恩格斯說︰“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人類創造政治的目的,是為了過有序的生活,這決定了政治的實際作用在于安排一定社會的生產與生活,以協調利益,創造共存。為了實現這種安排,政治建構了既聯系現實,又超越現實的秩序體系,它由政治共同體、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和公民體系所構成。這個秩序體系所包含的所有要件,既有現實的一面,但同時也有虛幻的一面。這說明,人類創造政治不是憑空的,不論動機,還是目的,都有現實的基礎;但同時,人類也力圖通過這樣具有超越現實的能力的政治力量,來創造一個新的現實和新的未來,政治的虛幻性正是來自人類的這種希冀。在這種希冀中,人類實際上相信人類完全有能力通過自身的理性和道德的力量,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創造一個和平、發展和富裕的生活。所以,當人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政治的同時,人也就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政治之上。

亞里士多德說得好︰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人確實是離不開自己營造的政治生活的。人在一定社會中建構了一定的政治生活;同樣,一定的政治生活也塑造了一定社會中的人。然而,從邏輯上講,人的首先存在不是政治的存在,而是自然的存在和社會的存在,因而,其生活雖然最終不能脫離政治生活,但並不局限于政治生活。人的自然存在和社會存在,決定了人的生活是豐富而具有自主性的。這表明人與政治生活相互塑造的背後,實際上是以人的現實活動為基礎形成的政治生活與社會生活(包括經濟生活)的相互塑造,再具體一點講,就是人的生產和生活所形成的社會與人為了創造公共秩序所形成的國家之間的相互塑造。社會塑造了國家,反過來,國家也塑造了社會。

人是這種相互塑造的主體,同時,也是這種相互塑造的客體。人能夠表達自己的期待,並為此而努力,但無力主宰最終的結果。因為,這種相互塑造所基于的力量,往往可能超越當下的時空,超越既定群體的力量和正常理性的邏輯。因而,正如我們不能把人和社會割裂開來分別把握一樣,我們也不能把政治生活與社會生活割裂開來分別把握。政治現象一旦與活生生的社會生活割裂開來,剩下的只是一張畫皮;同樣,社會現象一旦與政治生活割裂開來,剩下的只是一場夢境。這就要求專注于政治現象研究的政治學和專注于社會現象研究的社會學,都不能用一只眼楮來瞄準自己的對象,而應該睜開雙眼,在不同的基點上,全景地把握自己的對象。從這個角度講,政治社會學到底是政治學的分支學科,還是社會學的分支學科,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學術意義。因為,政治社會學,產生固然與政治學和社會學兩個學科的發展有關,但其本質上不是兩個學科交叉的結果,而是兩個學科對當代人類社會和政治生活變化所形成的共同反應的結果︰把所研究的對象看作是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相互塑造的結果,因而,應該從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相互塑造的內在邏輯來把握政治學和社會學所面臨的研究對象。

從學科發展來看,這無疑是一定的進步。但是,政治社會學的出現,真正的意義不在于學科的交叉和進步,而在于對社會和政治現象的把握的變化︰即超越兩個學科原有的視角,將視線從日益表象化的政治現象和社會現象拉回到人的現象中來,關注同時作為創造政治現象和社會現象行動者的人的行動邏輯與行動方式,並由此出發去把握社會和政治生活內在邏輯和整體景象。政治社會學所代表的這種變化,不僅大大拓展了政治學,而且也大大豐富了社會學。然而,要基于這樣的變化來把握政治社會學本身,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它不能簡單借用政治學或社會學的既有的分析工具和邏輯體系,必須從復雜而實在的社會和政治生活中重新尋求其內在的邏輯結構,以便提煉出有效的分析工具和邏輯體系。顯然,這個工作的難度是很大的,不僅考驗著人們對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相互塑造所形成的復雜結構和整體景象的認識和把握能力,而且考驗著人們對這種相互塑造的內在本質的抽象和邏輯再現能力。長期從事政治社會學研究的美國學者安東尼‧奧羅姆2001年在其《政治社會學導論》第四版的序言中,就曾這樣感嘆道︰“我所關注的政治社會學幾乎不是那二三十年前曾經致力于研究的那些至關重要的領域。當然,其中有一部分領域可能仍然十分引人注目,諸如社會運動的機制,但其他部分似乎好像行將沒落,諸如美國政治和權力的性質等。”“政治社會學家已經做了大量新的且頗有成就的研究,但由于世界的迅速發展,這些研究的關聯性似乎很快走樣,並被迅速發展的事實所超越。”這種困難,在要求政治學、社會學必須更加深刻地透視現代人類的生存與生活的內在本質和行動邏輯的同時,也要求政治社會學能夠更加深刻地超越既有政治學和社會學的範式,更獨立地把握和表達其判斷、分析和理解,從而形成更加科學的學術體系。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