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穩定的科學評估體系研究

社會穩定的科學評估體系研究
定價:96
NT $ 69
  • 作者:劉尚華
  • 出版社:山東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0744648
  • ISBN13:9787560744643
  • 裝訂:平裝 / 13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劉尚華編著的《社會穩定的科學評估體系研究》內容介紹︰社會穩定評估是指依據對社會發展穩定狀況的判斷,按照社會系統整合關系的模型分析,對社會系統運行的質量和後果進行評價、預測和報警。盡管歷史上早已出現過形形色色的關于社會預測和警報的實例,但大都通過神秘主義的天象、“神跡”體現出來,與以科學的態度討論社會穩定評估的要求相違背。真正以科學的態度對社會穩定評估進行的研究是在二戰以後才開始形成的。二戰之中與二戰之後,各國為了應付戰爭可能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都對社會現象進行預測,作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書共分為五部分十一章,主要內容包括︰理論綜述;社會穩定評估體系理論研究;社會穩定評估指標研究;社會穩定評估數學模型研究等。
 

目錄

第一部分 理論綜述
第一章 社會穩定評估理論綜述
一、國外有關社會穩定評估理論的研究成果綜述
二、國內有關社會穩定評估理論的研究成果綜述
三、關于社會穩定評估研究方法的綜述
四、對已有研究成果的評價
第二部分 社會穩定評估體系理論研究
第二章 社會穩定評估體系概述
一、社會穩定評估體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社會穩定評估體系的基本內容
三、社會穩定評估體系的方法論
第三章 社會穩定評估體系的基本原則
一、社會穩定評估體系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實施社會穩定評估工作的出發點
二、社會穩定評估體系堅持利于發展的原則,把推進社會和諧發展作為實施社會穩定評估工作的重要目標
三、社會穩定評估體系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把反映社會客觀實際和公正現狀作為實施社會穩定評估工作的根本保證
第四章 社會穩定評估體系的組織結構
一、社會穩定評估體系的目標是評估社會穩定綜合環境
二、社會穩定的狀態是由影響社會穩定的意識因素來反映的
三、社會穩定的狀態是由影響社會穩定的利益因素來導向的
四、社會穩定評估的理論模型研究
五、小結
第三部分 社會穩定評估指標研究
第五章 社會穩定指標系統與社會穩定核心指標群的構建
一、社會穩定指標系統的構建原則
二、社會穩定指標系統的分類
三、社會穩定核心指標群的構建
第六章 社會穩定核心指標群與諸指標之間的關聯分析
一、社會穩定核心指標群與其他指標之間的關聯分析
二、社會穩定核心指標群與細化指標之間的關聯分析
三、社會穩定核心指標群與社會穩定指數之間的關聯分析
第四部分 社會穩定評估數學模型研究
第七章 貧富差距現實狀態的數據表述
一、基尼系數與不平等測試公理
二、連續分布的基尼系數計算
三、基尼系數的合意值與警戒線
第八章 社會成員生活水平的數據表述
一、恩格爾系數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二、收入分配差距、社會成員生活水平與中國社會穩定
第九章 群體意識現實狀態與社會成員滿意程度的數據表述
一、群體意識現實狀態(群體性事件危險度)的測算
二、社會成員滿意程度(收入滿足度)的度量
第十章 社會穩定評估數學模型研究
一、社會穩定指數的提出
二、S基尼系數
三、社會穩定評估數學模型的矩陣分析
四、社會穩定指數的編制及解釋
第五部分 社會穩定評估應用研究
第十一章 社會穩定指數的評估標準研究
一、社會模型指數的評估標準與警戒線
二、模擬案例︰某地區社會穩定指數的計算
三、社會穩定指數存在的缺憾以及今後研究的方向
附錄 社會穩定視角下群體意識現實狀態的博弈模型分析
一、博弈論的相關概念
二、低收入者個人與政府之間的博弈
三、低收入群體與政府之間的博弈
四、兩個模型的啟示
參考文獻
 

學術、學問與學術傳統

所謂學術,據《辭海》解釋,是指較為專門、有系統的學問。而學問則是學習、問難。做學問、搞學術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它既要有努力的學習又要有潛心的沉思,來不得半點馬虎,幾乎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嚴格說來學問與學術還是有一些區別的。何懷宏說︰“學術是大家的,學術乃天下之公器,有規有界。學問是個人的,學問乃自我之心得,無端無涯。”對大部分人文學科的學者來說,做學問主要是在書齋里面,得耐得住寂寞。雖然學者們要面對現實,但只有經得起冷板凳的磨練才能產出真正的學術。做學問講究個人的修養,是把思想變成文字的過程。思想一旦變成用文字表述的作品,學問就成了學術成果。創新性的學術成果就是書齋里的革命,而“革命”性的學術是促使社會進步的精神力量。然而,學問是怎樣產生,又是如何變成學術的呢?

梁啟超先生認為,將世界紛繁復雜的東西作為做學問的資料進行梳理分類、歸納整理,這就是能力。有了這種能力,“思想乃起,有思想故,斯有議論,有議論故,斯有學問”,“則凡學術關于有形實物者,其基礎可知耳,何也?學固以實驗為本,而所謂實驗者,自有一定之界,苟不馳于此界之外,則其實驗乃可信憑。界者何?物之現象是也。若貿然自以為能講求庶物之本相者,則非復學術之界矣”。梁治平在總結他的學術經驗時也講到,當以學術的方式來審視自己的感受和結論的時候,就必須達到一種理性的自覺,要向自己,同時也向所有其他人,提供一些經得起檢驗的論據,並且公開自己的論證方式。自己承擔了依靠理性去證明的義務,那就不僅要公開,而且要忠實和公正。古人說,學術乃天下公器,同樣包含這一層道理。自己依此去做,實際是在盡學者的本分。結論其實並不重要,要緊的是隱藏在結論後面的東西。確實,這里面既有學術意境,也有學術方法,更重要的還可能在于學術的創新。學問與學術的真諦在于不斷地創新,為社會不斷地補充精神食糧。

學術創新是當下學界最重要的理念。然而,要真正對學術有所貢獻則需要諸多的條件,起碼對一個學者來說,要切實領悟學術的價值;要具備良好的學術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要有正確的邏輯思維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還要有學術系譜的傳承。鄧正來在《深度研究與自主發展》一文中介紹說︰美國著名文化人類學家吉爾茲遵循韋伯比較行為與行動的理路,對“眼皮痙攣”(行為)與“遞眼色”(行動)作比較所得出的結論︰前者只是動作,而後者卻是有意義的動作。文章還介紹了F.Crews為西方反實證主義的知識運動的檢討對我們的啟示︰“一個優秀學者最重要的標志就是對先驗結論‘抱有一種本能的警覺,換句話就是,對任何未經檢驗得出的、貌似權威的結論、理論體系或者其他一般論點一概持懷疑態度’。”我認為,這種觀點對于當下各大學中正在尋究大學精神和探求學術創新路徑的學者而言,“不能不說是知識活動的一個尺度”。學術創新不應是“眼皮痙攣”,起碼應該是“遞眼色”。學術是指那些對社會產生一定影響的學問。

凡辦得好的大學,都有一種良好的學術氛圃與傳統。徐顯明說︰“學術傳統是一所大學所擁有的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它比起那些有形的資產更加珍貴。”他認為,需要代代傳承的學術系統主要有四個方面︰一則,養涵崇高,襟懷宏偉的大家氣度。視學術猶如生命,具有對學問的虔誠敬畏之風氣和孜孜不倦地探求之良俗。在科學的道路上,百折而又不撓,寬容而又大氣,兼蓄而無門戶之見,從而造就一批歷久彌新的傳世之作。二則,開拓創新,研故出新,有敢為天下先的學術追求。學者們都以學問的拓荒者為榮。他們的頭腦不但專為學問而準備,也有著對時代變遷、學術更替的足夠敏感。高文典冊成就于啟例發凡的學術努力之中。三則,沉潛學問,厚積薄發的精品意識。學者們恪守“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信條,深知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避免淺薄浮躁,急功近利。“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章”是他們追求的學問境界。四則,崇爭尚辯,追求學術自由的治學精神。學者們對“知出乎爭”這一儒家遺訓深信不疑。我想,這些良好的學術傳統既已成為名牌大學的靈魂依然散發著光彩,那麼,對于苦苦尋找發展之路的新興大學來講,確應視為楷模而效之。

山東政法學院推出這套“學術文庫”,將分不同學科陸續出版。這不僅是該院專家學者們多年來精心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展示,更重要的在于通過這種學術作品的出版,歷練學術意境,提升學術水平,進而在不斷努力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學術傳統。

是為序。

山東大學教授 陳金釗
博士生導師
2006年8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2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