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PLUS 2018第81期

ART PLUS 2018第81期
定價:128
NT $ 122
  • 出版社:藝術地圖
  • 出版日期:2018-12-01
  • 語言:繁體中文
 

封面故事

本期專題
另類境地:表演藝術與當代數位科技的邂逅
 
當代藝術形式間的跨領域合作使得數位藝術與表演藝術的創作蓬勃發生。談到「跨領域」,一般人通常都會直接聯想到1849/50年由華格納(Richard Wagner) 所提倡的「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k),而此精神從二十世紀初前衛主義運動開始,便在視覺和表演藝術中受到重要。更重要的是,因為數位科技介入,以及數位藝術的快速迸發,使得創作在二十一世界的今日開啟了多種的可能性且備受重視。有鑑於當代數位媒體科技與表演藝術跨界融匯已是必然的趨勢,且經歷多年的發展至今亦讓所謂的「科技劇場」與「數位表演」呈現出多元的景緻,本專題以「另類境地」(alternative realm)為核心命題,邀請多位年輕作者針對多元創作形式進行論述與訪談,除了專注於「跨藝術」、「跨媒體」與「跨文化」的藝術實踐外,在論述運用上也包含了近代人文學科或文化研究中的方法跨界,強調著實務運用與理論實踐的並重,期盼帶給讀者不同的視野與想像。在論述的主體上涵蓋了最新近的創作作品,如:《光年紀事:台北—哥本哈根》、《Render Ghost》等知名作品;新的跨界合作,如:蔡明亮在後《郊遊》時期的跨界旅程、福爾摩沙馬戲團的跨域思維,以及聲響藝術跨越聆聽之後的視覺感受;新的跨界思潮,如:沈浸式劇場的發展、概念美術館,以及虛擬典藏的前衛實驗創作。
 
 
 

編者的話

編者語        藝博煙花燦爛在臺北
今年去過上海021藝博會的畫廊,大概會對這次的結果普遍失望,不僅是零二一,包括西岸博覽會,都景氣低迷的令人驚訝。上海021以及西岸藝博會,這被列為亞洲成交市場最好的藝博會之一,嚴重的被這幾年來的經濟不景氣及低迷影響,中國政府的打貪以及查稅的問題,連帶影響到許多上市公司收盤,藝術收藏沒有現金流出,即是成交的作品也沒有現金交付。參加藝博會成了一種只有主辦方獲利,展商付諸流水的一種行為。而原本希望擴展市場,得到來自不同城市國家收藏家網絡的周邊效益,也因為藏家減少逛藝博會,令得整個市場陷於一種不明朗與低潮的景象。
 
反其道而行,2008年當時沒有人看好香港藝術市場的Art Hong Kong,主辦者Magnus 卻提早看到香港作為大中國市場的前跳板,英文以及行政能力遠遠高過中國當時的水準,將香港逐漸變成一個藝博會中心。幾年後巴塞爾買下藝術香港的股權,完全扭轉了香港當時作為一個「文化沙漠」,轉眼卻變成「亞洲藝術中心」掌舵者的地位。這樣說,似乎不是一個人可以做成的成績,但天時地利人和掌握合宜時,時機就創造了出來。我們回望這10年的發展,直到2018年為止,香港政府因為這樣一個世紀的轉變,西九被推倒重新建立,大館的開放以及不同國際畫廊前仆後繼地在香港設立分店,儼然女媧開啟了天,剩下的草木與人類自然根生,有機成長。
 
回看臺灣,原本在亞洲藝術市場佔有最有利位置的臺灣,不論藝術家或政府,共同推進藝術文化的發展令人刮目相看,藝術家養成與畫廊逐年的成熟,藏家的深度與普遍一般民眾對於藝術的接受度,臺灣自五十年代開始一直佔有重要的「亞洲藝術中心」歷史地位。
 
而2019年1月的臺北即將變天,Magnus Renfrew有了新的打算,決定在臺北創立第一個「真正」的國際藝博會「臺北當代」,隨即三個不同主題的藝博會也上場「水墨現場」、「art future」、「One Art」(簡稱)各自端出不同的菜,配合臺北不同機構的衛星活動,一月的臺北很是熱鬧。
 
在這經濟低迷的寒冬,決定進入島國臺灣舉辦第一次國際藝博會,當然有很多歷史緣由,包括來自25年歷史的臺北藝博會,近幾年內憂外患。除了逐年不斷增加在臺灣舉辦的不同類型的藝博會已經構成極大的競爭者威脅;內患亦來自於沒有辦法招攬國際畫廊,畫廊各自內鬥,國內畫廊也互相抵制藏家意願,負面情緒嚴重。臺北藝博近幾年即使想突圍而出,也都困難重重。
 
Magnus 的加入,並不會改變即使是臺北藝博也遭遇到的主觀因素,因為現實的環境已經累積許久,不會因為一個國際藝博會而改變新的氣象。Magnus 會不會因為一個「國際」藝博的迷信,撇開大環境經濟的低迷,以及臺灣市場的內憂外患,因此從中獲利?或者漁翁得利?我想不會。未來的國際藝博會仍然需要面對同樣的窘境,這也將是Magnus 最大的一個挑戰點。然而,藝博會面對藝術市場裡的各種不同權力與及利益角力,是不是又是主辦方獲利,展商陪著跳舞?我們不能得知,因為熱鬧的2019年1月即將開始,我們觀看與期望。
 (總編輯:樊婉貞)
藝博煙花燦爛在臺北
今年去過上海021藝博會的畫廊,大概會對這次的結果普遍失望,不僅是零二一,包括西岸博覽會,都景氣低迷的令人驚訝。上海021以及西岸藝博會,這被列為亞洲成交市場最好的藝博會之一,嚴重的被這幾年來的經濟不景氣及低迷影響,中國政府的打貪以及查稅的問題,連帶影響到許多上市公司收盤,藝術收藏沒有現金流出,即是成交的作品也沒有現金交付。參加藝博會成了一種只有主辦方獲利,展商付諸流水的一種行為。而原本希望擴展市場,得到來自不同城市國家收藏家網絡的周邊效益,也因為藏家減少逛藝博會,令得整個市場陷於一種不明朗與低潮的景象。
 
反其道而行,2008年當時沒有人看好香港藝術市場的Art Hong Kong,主辦者Magnus 卻提早看到香港作為大中國市場的前跳板,英文以及行政能力遠遠高過中國當時的水準,將香港逐漸變成一個藝博會中心。幾年後巴塞爾買下藝術香港的股權,完全扭轉了香港當時作為一個「文化沙漠」,轉眼卻變成「亞洲藝術中心」掌舵者的地位。這樣說,似乎不是一個人可以做成的成績,但天時地利人和掌握合宜時,時機就創造了出來。我們回望這10年的發展,直到2018年為止,香港政府因為這樣一個世紀的轉變,西九被推倒重新建立,大館的開放以及不同國際畫廊前仆後繼地在香港設立分店,儼然女媧開啟了天,剩下的草木與人類自然根生,有機成長。
 
回看臺灣,原本在亞洲藝術市場佔有最有利位置的臺灣,不論藝術家或政府,共同推進藝術文化的發展令人刮目相看,藝術家養成與畫廊逐年的成熟,藏家的深度與普遍一般民眾對於藝術的接受度,臺灣自五十年代開始一直佔有重要的「亞洲藝術中心」歷史地位。
 
而2019年1月的臺北即將變天,Magnus Renfrew有了新的打算,決定在臺北創立第一個「真正」的國際藝博會「臺北當代」,隨即三個不同主題的藝博會也上場「水墨現場」、「art future」、「One Art」(簡稱)各自端出不同的菜,配合臺北不同機構的衛星活動,一月的臺北很是熱鬧。
 
在這經濟低迷的寒冬,決定進入島國臺灣舉辦第一次國際藝博會,當然有很多歷史緣由,包括來自25年歷史的臺北藝博會,近幾年內憂外患。除了逐年不斷增加在臺灣舉辦的不同類型的藝博會已經構成極大的競爭者威脅;內患亦來自於沒有辦法招攬國際畫廊,畫廊各自內鬥,國內畫廊也互相抵制藏家意願,負面情緒嚴重。臺北藝博近幾年即使想突圍而出,也都困難重重。
 
Magnus 的加入,並不會改變即使是臺北藝博也遭遇到的主觀因素,因為現實的環境已經累積許久,不會因為一個國際藝博會而改變新的氣象。Magnus 會不會因為一個「國際」藝博的迷信,撇開大環境經濟的低迷,以及臺灣市場的內憂外患,因此從中獲利?或者漁翁得利?我想不會。未來的國際藝博會仍然需要面對同樣的窘境,這也將是Magnus 最大的一個挑戰點。然而,藝博會面對藝術市場裡的各種不同權力與及利益角力,是不是又是主辦方獲利,展商陪著跳舞?我們不能得知,因為熱鬧的2019年1月即將開始,我們觀看與期望。
 (總編輯:樊婉貞)
 

雜誌目錄

目錄頁
004 Column
關於策展:如何審查你的自我審查?
監控與反抗:《圄》與《茫然先生》
天地澄明 一人獨對——澳門國際音樂節布魯克納第八交響曲聽後
舒曼音樂推廣者
楊偉傑評澳門中樂團「情滿故里」音樂會
日常邊界、張三李四收藏展
無形的美術館—2018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012 Feature
藝術領地
另類境地:表演藝術與當代科技的邂逅
虛擬科技與表演藝術的激撞對話 
關於科技藝術發展的前衛想像:「概念美術館」與「虛擬典藏紀事」 
《郊遊》之後:蔡明亮談五年來的跨界旅程
沉浸式場域中的表演與觀眾角色變遷 
 馬戲團與當代表演藝術的結合—福爾摩沙馬戲劇團
聲音如何「現形」?聲音藝術的視覺性與表演性
 
038 A+ Special
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超日常 Daily+」
國族想像的邊界,及其超越:光州雙年展—「想像的邊界」中的認同想像
 
044 Preview
《墨迷宮》:一場文字與身體的劇場實驗
舞台劇《短暫的婚姻》
香港小交響樂團「杜蒂耶大提琴協奏曲」音樂會
「香港中樂團」王國潼80大壽誌慶音樂會
勁揪體蚊型展
對位變奏:野口勇之於傅丹
DesignInspire國際創意設計博覽 共創樂活都市
除了看演員演出,為什麼還要看舞台上的即時投影?
衛武營開幕季-獨幕裝置歌劇《驚園》
2018台灣當代一年展
問津:下錨在基隆港的當代藝術雙年展
迷途輿島:自我旅途與他鄉打工的寫照
荒井良二Ryoji Arai台灣首次創作展:想像的旅行
京都大學博物館協會合作展【京都好博學】
052 Visual + stage
設計業:一座城市的DNA 本地設計業該如何把握機遇?
色彩斑斕的暈眩——寫在澳門樂團x楊天媧音樂會之前
學院中的國際設計展:連繫想象、記憶、環境與生活
中大藝術系文學碩士課程 為藝術創作打開一條更廣闊的路
起跳2019:陳凱《尺度線》、邱加希《I.I.I》
當抽象遇上具象 靈性的展現:彌勒淨土——與彌勒同行
「2019 ART FUTURE 藝術未來」及「ART FUTURE PRIZE亞洲新星獎」:為藝術市場帶來新力軍
2018「第六屆宜蘭椅國際設計大賞」
 
064 Music
為音樂光碟把脈
國境之南很藝文
 
072 Lifestyle
社會參與式的藝術
回望Yellow Magic Orchestra的40週年
 
 

內容簡介

自《藝術地圖》2003年7月於香港創刊,2004 年1月發行港澳版,並於2004年5月出版《am post》,《藝術地圖》與《am post》已成為港澳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媒體。《am post》剛出版時只是想要把藝術圈內的文化活動介紹給圈外的藝術愛好者,從每月印發兩萬份,之後不斷遞增,高峰期曾印到100頁並發行至每月3萬5千份。9年的光景伴隨著香港文化發展的醞釀期,社會在轉型,政府確立創意產業並帶動商界參與,民間力量成立並主動透過傳媒引領社會議題,年輕一代對社會的關注。《am post》將帶著《藝術地圖》走進7-Evelen的店鋪,成為史上第一本在香港7-Eleven雜誌架上索取的藝術月刊,《am post》留下了「a」for art,「m」for map的名字在歷史,正式改名為《art plus》,於2011年11月在港、澳與台灣三地同步創刊。

《art plus》傳承《am post》,繼續以跨文化藝術的方向發展,並會在香港、澳門和台灣建立互動的文化平台。《Art plus》將代表這時代我們需要的生活參照,從各城市差距中得到更大的啟發,分享相近觀點的樂趣,找出不同的生活意義,遠想彼此的文化底蘊,微觀各自的生活態度。我們希望超越界限和距離,加上與信念相近的流通網路合作,從他們最大的連鎖網絡及各區的文化地點,以更廣更多的平台接觸大家。《art plus》是藝術+生活,藝術+樂趣,藝術+人生各種的可能性,我們相信唯有給自己不斷地加分,生命才會充滿意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5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