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國琴人

古國琴人
定價:250
NT $ 90 ~ 225
  • 作者:張瀛太
  • 出版社:九歌
  • 出版日期:2008-09-1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4445364
  • ISBN13:9789574445363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他愛過八個女人,每次性愛高潮之後,女人就會消失。
  枯樹,七百年前,吳哥王朝裡,一個絕色男子、一名傳奇琴人。所有最好最美的女人,都被他毫不費力的手到擒來。他的笑很容易讓人有種錯覺,以為自己是天下最美的女人。有了他的日子,女人們總不會老,所有過氣的青春都復活了,沒有了他的日子,女人們老得可真快……。
  《古國琴人》,一本傳頌七百年的奇書,記載枯樹死了無數次,又活了無數次,的傳奇故事。他創造的影彈琴、風彈琴、水彈琴,成為絕代名琴;而他的每一具琴都是個靈魂。

本書特點
★創全球華文文學獎項最高獎金,「九歌二百萬元長篇小說徵文」複審入圍作品!
★自世界各地華文創作者的212件參賽中脫穎而出的傑出作品。
★名小說李昂、文學評論家李奭學推薦

作者簡介

張瀛太

學歷
台灣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教於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得獎紀錄
首屆台北國際書展小說大獎、中國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暨散文首獎
聯合報小說獎第一名、中央日報小說獎第一名、年度小說獎、台灣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寶島文學獎……等文學獎項。

著作
著有小說《熊兒悄聲對我說》、《巢渡》、《西藏愛人》、行政院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盟》。

 

目錄

002 評審委員推薦 李 昂 李奭學
007 第一部
099 第二部
175 第三部
223 第四部
249 「人的氣息」和「非人的氣息」   ──張瀛太談《古國琴人》
 

  「人的氣息」和「非人的氣息」 ──張瀛太談《古國琴人》 問:請問你故事的靈感來自何處? 答:所謂的靈感,並不存在,但應該說說起先構思這個故事的動機。其實,動機和小說內容完全無關。 那是在兩年多以前,我和一個曾有一面之緣而印象很好的男子見面。我對他的好感,是來自於三年前的某次相處。隔了一年再見,居然覺得他的容貌讓我的記憶有錯誤或茫然之感。我記得他的神采很好,但那天的他,看起來卻完全是另一個人,沒有我欣賞的那種神采,而那雙眼睛,就像是古畫中勾勒出來的,沒有人氣而有些鬼氣,或說是「非人之氣」,像個年代不詳的古物。我那時很吃驚,勉強能找出的理由是,他太累了,或者燈光搖曳黯淡的問題,或者我看錯了。 第二天,我又和他見面,終於在明朗的餐廳光線下,重拾了昔日對他的部分良好印象。

  但我還是不甘心,覺得印象中那個人曾讓我動心,不該僅僅是如此。所以又想約他見面,不過他那時住得離我很遠,要再見面,得等上兩個月。於是我好整以暇的想了兩個故事,打算屆時增添些閒談的趣味,既想引起他對我的興趣,也掩飾一下我見到他時,可能情不自禁流露出的吃驚或失禮,而《古國琴人》就是當時想出來的故事之一。 它來自於「人的氣息」和「非人的氣息」這兩個概念。而主角的變身經歷,則根據我對那個人的三次印象而來,在我的想像中,他只是舊皮蛻換未盡,所以還沒露出他原本好看的一面而已。

  而他的眼神,也讓我有把他置身於沒有人類氣息的山洞中的想法。希望他看到這段話時別難過,我對他的印象還是很好的。 另外有個朋友,我曾跟他聊起我要寫這個故事,當我說到這個女主角被蛇吞了,男主角游進蛇口把她救出來,後來她又被男主角吞了;他隨口說,那就讓這個吞了她的男主角剖開自己再把女的拿出來吧,我說這樣太血淋淋了,但他說這樣才好看……事後,我花了很大的工夫終於使這個情節合理實現,覺得效果倒不壞,所以也要感謝他。

  問:小說發生的時間是在真臘古國,怎會對這段時間的歷史有興趣? 答:故事的背景原本不是放在真臘,但為了方便情節的發揮、男主角的特殊行徑、女主角們的美艷與奔放,於是一換再換,最後,就看中了這歷史中有千百年空白的國家。 這個國家的古代歷史部分,記載很少,能看到的寥寥幾句,大概就是什麼時候國王換人了、敵人攻城了,或洪水來了(即使查得到發生的時間,落差也多達幾十年)。

  因為紀錄少,空白多,造成的困難是,可使用的根據太少,而好處是,可發揮想像的空間也很多,於是就盡情的讓眾仙下海、群魔亂舞了。

  問:書中哪些部分是虛擬的?哪些部分是真實的?

  答:書中的主角琴聖枯樹、乞丐王子彈仙、八大美女、三位王后的宮幃祕辛,都是虛構的。 而為了達到小說預設的妖異、仙氣和奇幻效果,在奇花異草、琴法、琴材方面,除了有兩三成的真實原理或知識做基礎,多半就靠作者自行研發增添了。 至於那些占了不少篇幅的琴藝競技、歌藝、舞藝、姿勢口訣等等,更是作者的異想天開了。既然要把這些才藝寫成千古絕唱,

  異想天開,自然是需要的。書中真實的部分,主要是基本風土民俗,比方獄訟刑罰、穿著、建築、農漁、地理、節慶名稱、陣毯、生產習俗。這些在小說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可增加真實氣氛或人物行為趣味。

  此外,歷任真臘國王的姓名和在位年份不能錯,而與他們相對應的中國朝代也不能錯。當然,這就形成了寫作上的限制,比方說,某國王在位的時間太短了,等不及男主角長大,他就死了,你得想個合理的辦法讓男主角和第二位、第三位國王和王后都扯上關係才有戲可演;但又為了配合洪水氾濫的年份、戰爭事件的發生,男主角太晚出生了也不行。

  所以,整本小說和男主角父子有對手戲的,就動用到了三個國王(闍耶跋摩八世、因陀羅跋摩三世、因陀羅闍耶跋摩)、三個王后;若加上後來被一筆帶過的兩位(戰死的蘭蓬國王、遷都的蓬阿黑亞特國王),總共有五位國王。套一句小說裡(描寫王后外遇)的用語,還真是「用用就丟」。

  而造成小說中乞丐彈仙不幸命運的因陀羅跋摩三世,在歷史上,的確是以女婿的身份繼承了闍耶跋摩八世的王位,而偷金劍的人,的確也是闍耶跋摩八世的女兒,至於沒繼承到王位的王子,則因策反不成被關。歷史上看得到的,或者我找得到的,就只這麼寥寥幾句,所以百分之九十九的空白,只好讓小說家自行發揮了。

  問:書中哪些人物原型是你熟識的人物?

  答:我最熟識的人是我自己。小說中的男主角枯樹以及他的青梅竹馬瑪杜瑪蒂,當然就信手捻來地參考自己的談吐或想法了。他們是受眾人愛慕的人,當你自己也被很多人喜愛的時候,這些角色大概是怎麼回事就不難寫了。 這話雖然說得不謙虛,但我的確感激那些對我付出喜愛的人。把「被喜愛」寫成一種特質、一種風格,甚至提升為一種生活態度的思考,大概是我有意為之的地方。 我是個天真到自己都覺得好笑的人,但也很欣賞自己的好笑和天真。小說把這樣的天真發揮到枯樹、瑪杜瑪蒂和彈仙的身上,他們做的一些可愛的蠢事,大概也是我做得出來的。 而小說其他的周邊人物,放手讓他們自行衍生就行了。

  也許,盡量忘記現實世界裡認識的人,會更有益於寫作。對寫作而言,生活中有許多人,是會形成干擾和束縛的,不夠美、不夠精采、不夠神奇或有趣。會這麼說,大概是因為寫作期間剛好遇到許多不愉快的事,才會如此出言不遜吧;不過,我的確很少採用身邊的人作為小說原型人物。喜歡或尊敬的人,不好寫,因為印象太深,不容易進行扭曲或變化;至於討厭的人,就更不值得我寫了,免得變成了典型的大壞蛋,失去了藝術該有的複雜性。

  問:書中的一些風俗是真實的嗎?例如女人生產後要把熱飯拌鹽巴往陰道裡塞,是真臘古國的習俗嗎?

  答:古真臘的女人生理很早熟,有錢人的女兒,七歲就可以嫁人,窮一點的、辦不起嫁妝的女孩,至少十二歲也該嫁了。他們的父母對女兒的祝福是:希望有很多人要你,而不是叫女兒「從一而終」。她們未出嫁前,就要重金聘請和尚來挑破處女膜,即所謂的「陣毯」,沒經過這道程序的,還不能出嫁。 她們的穿著都是裸露上半身(當然包括乳房),下半身只圍了一條布。平時男男女女可以一起在河裡洗澡,男女之防完全不似中國嚴格。而且,男人若不能滿足女方的性慾,是會被嫌棄的。

  至於生產方面的習俗也算特別,她們不時興「做月子」這一套,生產後就用熱飯拌鹽巴揉成糰,塞入陰道以達收縮之效(據說可收縮如處女,這點很難查證);而且,第二天就能與男人做愛(想做就做),也不忌諱下水洗澡。 小說的寫法雖然誇張,但起碼,真臘女人的性態度大概有幾分真實。這也是小說裡能大加發揮的地方。

  問:是什麼動力驅使你寫下這本小說?

  答:原本只是自娛,其次是為了娛人(一、曾讓我動心而無緣再見面的人;二、對我動心而我總是沒時間奉陪的人;三、所有鼓勵我關心我的朋友;四、不認識的讀者)。 至於會想用這麼費力傷神的方式來自娛,是因為生氣。 自娛的前提該是輕鬆不費勁的,不過,在某種身心皆受折磨的情況下,我只好把折磨的感覺轉移,情願在寫作裡憚精思慮而受折磨,也不要在浪費生命的無意義又無可奈何的事上受折磨。我在那段時間裡是很不快樂的、幾乎抓狂。

  為了應付職業上的瑣事,根本沒時間寫作,但又很不甘心。為什麼我必須這樣生活、為什麼我的生活只能被弄成這樣子──生活愈是不如意,愈是要做出一兩件讓自己滿意的事才行。所以,我極端壓榨自己,在瘋狂透支體力和精神的情況下堅持寫完這本書。當然,心中還有一種虛榮感,想撫慰且討好所有關切我的人,希望快點給他們看看我寫的東西,讓他們覺得我沒有辜負期待,對於他們,我一直念茲在茲,這是很大的動力。  問:可以談談這本小說的創作經過嗎?花了多少時間完成?搜集資料是否也占了很多時間? 答:寫這本書,大多數的時間用在搜集沒用的資料。反過來講,就是許多資料根本不適合或用不上。

  寫這個故事最起先的困難是,換了三個國家背景都不適合,時代也一直固定不下來,辛辛苦苦去勘察幾個地點,除了記得被千年神廟敲三次頭(門簷太低),都沒有合適這個構想的瑰麗場景,躊躇了很久一直難以下筆。加上當時生活事務煩瑣,也不允許有太多時間設想小說,所以從一開始構思到動筆,中間延宕了一年半。這讓我著急了。

  按照我的習慣,題材放久了,就提不起勁要它了,新的構想不斷進來,而舊故事擺在那裡總嫌占空間。就像我還有其他作品,因為沒有一口氣寫完,擱在腦海裡,就成為要或不要的負擔了。 愈急愈是急病亂投醫,我發現自己是受制於既有的歷史和地理條件了,天底下沒有剛好適合這個作品的背景啊,我必須自行製造才行,而不是找既有的環境去套。

  一旦開竅了,壓力就減低了。 由於一開始就設定這故事必須有洪水、地震、火山爆發等等場景,但歷史上有這樣情況、又符合文明變蠻荒、地處非開發國家……等等條件的地方還真少。起先考慮過幾個東南亞國家,花了好大工夫去準備,最後都放棄。然而在摸索過程中,某種情調逐漸被掌握了,我明白了,那是我想像中的而非現實完全具備的世界。

  構想原是來自印尼海嘯和火山爆發,後來又考慮到地震很多的日本。但經過十八個月的反覆斟酌和不斷地放棄素材,最後不經意的發現柬埔寨古時候也有洪水,而寺廟風格又襲自幾個我已研究過的國家;最主要的是,我看上了那個龐大的寺廟建築群和地理環境(有廟、有山、有湖、廟中有池塘、廟外有護城河、群山環繞著寺廟群),覺得故事發生在那裡應該算合理,男主角若要在一天之內上山、下海、幽會偷情都不至於太離譜。當然,他的體能仍須異於常人。且這個國家曾經棄城遷都,曾經繁華又突然被廢棄的古城,很適合男主角身世的隱匿和神祕情節的發展。 然後,花了三、四個月設計和布局,寫作時間也等同。不過因為是把一天當兩三天用,所以覺得時間過得很擠壓很痛苦。如果慢悠悠的寫,也許要一兩年吧,或者可能就不寫了。

  問:你對古琴的興趣源於何處? 在你寫這本小說前,就對古琴的製作有所了解嗎?你的知識是哪來的?你會彈琴嗎?

  答:哈哈,我至少會用單手彈琴,完整的彈十幾首沒問題。我的音感很不錯的。 先說說彈琴。順便透露個祕密:在我極窮的時候,曾想出許多花招,希望迅速改善生活,其中有一項就是作詞作曲。那時候看到某些歌手因為一曲而紅(例如黃安),覺得自己也可以如法炮製,於是就用僅有的幾千塊錢買了一台廉價電子琴。我從沒學過琴,卻打算在短時間內摸熟琴鍵,自寫自彈自唱,錄製個樣品帶寄去唱片公司。那時候根本沒聽過「錄音室」這玩意兒,我天真的以為,只要用一個小小的隨身聽錄音機錄下來就行了。

  錄音效果當然很差,寄去的錄音帶都石沉大海,還浪費了不少郵票錢,只好遺憾地打消這個賣歌賺錢的念頭。不過,「琴」與「流浪、困頓、謀生、異想天開、不切實際」這些概念,在我腦海中已不自覺地形成了聯想。 很久以前,我有一篇小說〈繫一條紅絲帶〉,裡面曾安排女主角彈著自製的豎琴沿途行乞。如今這本《古國琴人》專門以琴為主角,或許是自然而然吧。 再談到古琴。 因為《古國琴人》故事設定是在古代,所以才用了「古琴」這個字眼,但不能被「古」的既有條件綁死。

  小說中那位斲琴師傅彈仙,他做琴時有運用過一些古人的理論基礎,但許多理論已被我這個現代人舉一反三、美化改造過,更有一些看似優雅高深的理論其實是以假亂真、作者杜撰的,只為了用來增添小說人物的學問深度。 而書中一直在鋪陳男主角枯樹對於琴制的創新和發明,無論琴音、琴材、用料配料、造形設計和風格都稀奇古怪,市面上看不到,這些當然是我發明的了。寫作時,腦海中不斷呈現各種新琴的造形,以及它如果拍成電影,會怎麼被呈現,心中因而雀躍不已,好像真有其事。也許有機會的話,可以造幾具琴來試試。

  問:開始寫作時,你就知道小說的結局嗎?

  答:小說主要結局是早已想好的,而重要的自然災難,如火山爆發、地震、洪水,也是一開始就設定的。然後所有情節就配合它來衍生或添加了。 寫作過程中,倒是有不少當初沒想到的細節不斷的應運而生,增加了回還呼應之效,頗令自己驚喜。而且,我在這些細節裡還玩得滿開心的,有時是藉機對自己筆下的角色幽默或調侃一下,你們可以看到,我老是拿他們的屁眼開玩笑;有時,則是大肆炫技,以宗派掌門人之姿,指揮書中那些琴藝、舞藝或歌藝的高手大顯身手。

  問:這本創作跟你以前的作品有何不同?有什麼新嘗試?你對這部作品滿意嗎?

  答:它比我之前的作品大膽、想像力玩得過火又過癮,也大量滿足了我心中「羅曼蒂克情結」的發揮。我一直是個很少女情懷的人,自己可以過得有情趣又有情調,就算偶爾曾表現出端莊或成熟,那只是為了應付嚴肅又呆板的成人世界。 想像力原本可以很無邪的,生活也可以不拘一格的。可是在那群一成不變成年人裡,我不想因為天真或擅長想像,就被當做一個奇怪的人,所以,只好把寂寞和情緒投注到小說裡了。當我寫到群魔亂舞的時候,其實心思挺單純的,好像一個小女孩在耍布袋戲而已。

  當然,我也在小說裡玩了一些成人世界談的東西,比方說,把藝境結合到人生境界、道境、幻境、化境……等等,看起來莫測高深一些。 此外,這故事原本要寫得很長,但是情感和精力總是在透支、煎熬和狂喜中奔馳,寫到第四個女優失蹤的時候,體力已支撐不住了,所以便儘速解決掉幾個次要角色,讓它終於能在字數的限制內完結。而大抵上,對這個故事是很滿意的,雖然和起先的構想及預期有百分之五十的不同,但我樂意接受它目前所呈現的樣貌。 最近重看一遍小說,很想調侃一下自己,這本書,若只能用兩句話形容,應該是「美女如雲、俊男如林」了(那個風華絕代的男主角,在書中的份量,可抵得過一百個俊男)。

  最後交代一下書名的來由,原本,我另外起了一個書名叫《謎琴蹤》,但覺得它太現代感了。因為我早已打算在小說最後幽自己一默,假裝有一本吳哥時期的古書叫做《古國琴人》,讓小說裡那位尋訪琴窟的觀光客按圖索驥、以假亂真一番。所以,就選了這個不太現代感的樸素名字了。

 

內容連載


琴,有活琴也有死琴。

枯樹說,他製的琴都是死琴。

但有一張活琴,在枯樹死後,成為傳聞中的奇譚。那琴,是一個活生生的枯樹,用活生生的枯樹所製成,一張活著的琴。



枯樹是個奇特的人,有人激賞他,有人認為他離經叛道,有人情不自禁愛他,有人即使不愛他也無法不折服於他。說他是琴師,總有人不同意。或許有人認為他糟蹋了琴藝,故弄玄虛,只是,他的確與眾不同,他有意讓人把自己視為一個怪傑,他故意把自己藏起來,他有許多不可思議的事,但當你三番兩次地聽人說起,說到太不可思議,說到如出一轍之後,就再也見怪不怪了。

他的琴藝如今無人傳承,然而他製的琴還能見得著幾張,收藏的人和他的琴一樣怪,故意把自己藏起來,不露臉地向人講述著琴的故事和性格。這些琴都有自己的性格,還有自己的夢。高興了,不高興了,時而無音階,時而無調式,有時遇到了水火不容的彈奏者,還會暗使陰陽互換,音域不準的技倆……邪門!誰聽見這說法了?無從考究,但就是有人知道;而知道的人也像那些收藏者一樣,愛將這些奇聞怪事當作寶物收藏,只提供同好者互享。

說這話的人懷中正抱著琴,他小心翼翼攤開包裹的舊麻布,露出裡面這張樣式怪異的琴。

「瞬」,琴名,「枯樹離開皇宮後製作的變種琴款。」說話的人把海龜殼作成的撥子戴在右手指上,一下一下的撥弄琴弦。這琴身呈狹長的階梯形,每一階雕成不同的曲線,十六條羊腸弦拉在木質面板上,琴身中央有一個開口,用蛇皮裹在開口上,左上方裝置了四群固定式調音柱,附近包圍了十二個移動式調音柱。說話的人眼目流盼,朝幾個同好微微一眇,忽然一陣收手、放手,蕭散的琴韻便悠然流盪了出來。過一會兒,他面色莊嚴,凝神注想,曲勢卻變得靈活飛走,一股空靈之氣泠泠逼人。

「這只是尋常的彈法,枯樹演奏時,氣韻絕不只如此。」彈琴的人說了,幾位同好都表示同意。

當然,枯樹不這樣彈琴,枯樹彈琴很怪,連琴撥子都怪,都說是用女人的指甲做的。枯樹搜集了很多女人指甲,不同的琴,就用不同姿色、風韻、年齡的女人指甲來彈奏。他當年彈那張「惜」琴的時候,用了一個白髮宮女的指甲,越彈時光越流逝得飛快,一下就把聽琴的女人們全變老了。

一位同好談起他幼時聽父親說起那些在皇宮待過的祖輩們講,當年枯樹離開皇宮之後,琴藝驟變:「簡直狂若魔障,令人幾乎心神崩離。可是,在狂亂裡面,又帶有一種靜氣,一種融和閑逸之趣,指法看起來極鬆又極沉著,在沉著裡面還能透出一些痛快……怎麼說呢,真是難以形容的一種縱橫吞吐,那個節奏、聚散、聯屬、行藏啊……實在是不近人情,卻偏偏又能幻化出深情。」

「是啊。」彈「瞬」琴那個人背靠著一座刻著枯樹出生年份的石碑,閉上眼睛,在弦上挑起一個音,嚼起他文謅謅的語調子說:「於絕境中追險,復歸於平正,那才是千修萬劫裡得來的啊。」

這群專門搜集奇琴、怪琴的同好,談的是幾百年前的往事、幾百年前繁華王城中的奇人奇事。幾百年後,古國的王城,還有那包圍著王城的眾多神廟都已成廢墟。這群人盤坐在鋪滿青苔的石階上,在龜裂剝落的迴廊、在爬滿樹藤的石柱之間交談著;周遭無風,鳥雀無聲,你能聽見草蟲般沙沙的蒼老聲音,那聲音瑣瑣細細,如同他們映在地上的面容,斑斑駁駁。這些人,看起來都不知道有多麼老了,模樣倒是清一色的寂寞,他們像在等待什麼卻等不到那樣地一直耗下去,直到落日西沉,四下裡罩上一片黑,你就再也聽不見什麼細細瑣瑣了,整個叢林,只被樹葉娑娑聲和獸鳴鳥叫聲佔據。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6
    $90
  2. 新書
    9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