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問題研究

日本右翼問題研究
定價:198
NT $ 172
 

內容簡介

剛剛完成《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的中方主要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步平教授,又要推出他與王希亮的力作——《日本右翼問題研究》!步平教授和王希亮教授不僅握有大量有關日本右翼方面的資料,而且曾與日本右翼分子邂逅,可以說既有感性認識,又有理性思考。書中冷靜透辟的分析頗有見地,不讀會留下遺憾。

作者簡介:

步平,1948年7月生於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日本新彥大學、橫濱市立大學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日關系史,日本侵略中國與東北史、日本侵華戰爭中的日本遺棄化學武器問題和戰後遺留問題。主要著作有《東北國際約章匯釋》、《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評析》等。

王希亮,研究員。男,1946年出生,山東黃縣人。曾任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東北地方史研究室主任,中國作家協會黑龍江分會會員。現任職於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作品多側重於文史結合,以近百年來中華民族的苦難史為線索,突出反映各族人民及歷史人物救國救民、英勇奮斗的戰斗歷程。撰寫電視連續劇本《少奇同志在東北》(合作,北京電視制作中心拍攝)、《義勇軍演義》(60萬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綠林演義》(26萬字,中國青年出版社)、《土匪秘錄》(23萬字,廣州旅游出版社)及《李杜將軍傳》(10萬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響馬·營長·總司令——王德林傳》(15萬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吳佩孚》(32萬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日本來的馬賊》(20萬字,濟南出版社)、《喋血狼煙》(20萬字,群眾出版社)等。至今累計發表著作、論文、譯文等500余萬字。
 

目錄

引言(步平)
(一)從與右翼邂逅的經歷談起
(二)日本的右翼團體與右翼思潮
(三)關於日本「右翼」的概念
(四)戰前日本右翼運動與國家權力的關系
(五)戰前日本右翼的影響力
(六)世界性的右翼問題
上編 戰前日本右翼(步平)
一 右翼思想與右翼運動的產生
(一)國家主義和民主主義——右翼思想的起源
1.右翼思想的基點
——《古事記》與日本主義思想
2.右翼思想的萌芽
——「大義名分」和「尊王斥霸」思想
3.右翼思想的表現
——日本開國時期的「尊皇攘夷」
4.福澤諭吉及其「脫亞論」對右翼思想的影響
(二)早期的右翼運動
1.右翼活動的開端
——西鄉隆盛與「征韓」、西南戰爭
2.最初的右翼團體——「玄洋社」
3.右翼運動正式展開——國家主義與「黑龍會」
(三)國粹主義型「觀念歷翼」的基本特征
二 國家革新運動與二十世紀初期右翼運動的演變
(一)國家革新運動中的右翼的兩極分化
1.大正時期的民主主義思潮與工人運動
2.國粹主義方向上的右翼思想和右翼團體
3.國家社會主義方向上的右翼思想和團體
(二)北一輝與大川周明的右翼思想
1.北一輝的國家社會主義思想與猶存社
2.大川周明的行地社和神武會
(三)二十世紀初民間右翼的思想
1.橘孝三郎和「愛鄉塾」
2.井上日召和「血盟團」
3.赤尾敏和建國會
4.左翼團體的轉向
5.革新派右翼團體的聯合
(四)二十世紀初期的日本右翼運動與思潮的特點
三 把日本引上戰爭道路的軍隊法西斯右翼
(一)軍隊右翼活躍的背景
1.經濟危機與深刻的社會分化
2.「東方會議」和對外擴張
3.關於統帥權的爭論
4.民間右翼與軍隊右翼的結合
(二)少壯派軍人與右翼團體的軍事政變活動
1.西田稅和天劍黨
2.「巴登巴登集團」與「一夕會」
3.橋本欣五郎和櫻會(三月事件和十月事件)
4.「血盟團」事件與「五·一五事件」
5.二·二六事件
(三)右翼軍人與侵略戰爭
1.九·一八事變前中國東北的右翼團體
2.石原莞爾的「世界最終戰論」與「東亞聯盟論」
3.右翼與「九·一八事變」
(四)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右翼的特征
1.瘋狂的恐怖暗殺活動
2.恐怖性襲擊暗殺活動的特征
3.右翼運動與未遂政變
(五)戰爭體制下的右翼團體
下編 戰后日本右翼(王希亮)
四 日本被占領時期的右翼勢力
五 舊金山條約與右翼的復蘇
六 岸信介內閣的反對政治與右翼運動的高漲
七 新右翼的登場與「民族派運動」
八 七十年代右翼的「昭和維新運動」
九 新保守主義時代的右翼
十 文化教育界右翼團體的形成及其活動
結束語(王希亮)
(一)滋生和培育戰后右翼的土壤
(二)戰后右翼的繼承性及基本特征
(三)戰后右翼同執政當局、政黨、宗教的關系
(四)戰后右翼運動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主要參考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日歷史研究中心為了進一步推進中日關系史以及抗日戰爭史的學術研究,為了以歷史事實教育中日兩國的年輕一代,主持編輯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日歷史研究中心文庫」。

1995年8月15日,時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富市在內閣發表講話,承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亞洲各國的侵略。同年,日本政府實施為期十年以亞洲鄰國為主要對象的「和平交流計划」。作為該計划的一環,日本外務省決定在日中友好會館內設立日中歷史研究中心,並且希望我國提供協助。中日雙方有關部門通過協商方式確認了如下原則:在切實遵守中日聯合聲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原則和精神、承認日本軍國主義對華發動侵略戰爭這一歷史事實的前提下,中方同意接受日方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協助。中國社會科學院接受我國外交部的委托,作為協助日方研究的中方窗口,與日方聯絡、協調相關事宜。

1997年8月,日中友好會館致函中國社會科學院,再次要求就協助進行歷史研究問題進行協商,提出「只有作為受害者、抵抗者中國的參與,歷史研究事業才能達到所期的目的。這點正是需要中國協助的」。日中友好會館還表示,願意將該館的相關經費撥出一小部分交中方使用。經過協商,基本上達成了一致認識。為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日歷史研究中心正式建立了「中日歷史研究課題」,通過課題指南形式,在國內公開招標研究者。課題招標范圍在1874--.1945年間,著重研究日本侵華的歷史以及這一時期與此相關的中日歷史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日歷史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對課題申請進行評審。經評審通過的課題,中日歷史研究中心視各不同課題的內容、工作量的大小給予·經費資助,以助成其研究計划。

這樣的年度課題招標,從1998年起,每年進行一次,每次約有15-20項課題申請得到通過。最早通過的課題,有的已經完成,並通過了結項手續。為了反映中國學者有關近代中日關系歷史的研究成果,使它能被社會所了解,充分發揮它進行學術探討、揭示歷史真實的作用,以便今天的青年一代了解在中日關系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那些給中國人民帶來沉重災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巨大創痛的事件,我們決定從這些成果中選擇一部分出版,總題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日歷史研究中心文庫」。同時,文庫也包容了國內學者撰著的一些涉及中日關系的著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日歷史研究中心文庫」力圖向中國年輕一代,也向日本年輕一代提供認識歷史本來面貌的真實材料,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希望所謂歷史認識問題不再成為改善中日關系的一大障礙,希望中日關系向著睦鄰合作、和平共處的方向發展,真正發揮東亞兩個近鄰國家之間經濟上互補互助、文化上互相學習尊重的精神,在難免發生矛盾和沖突時,永遠不訴諸戰爭。

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