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特殊群體研究

宋代特殊群體研究
定價:138
NT $ 138
  • 作者:游彪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06-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0049644
  • ISBN13:9787100049641
  • 裝訂:418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討論研究的對象都是生活在宋代社會的一些特殊群體,如皇族后裔、官員子弟,這些人作為兩宋時代具有獨特身份的集團,礙於時間和史料等等原因,要宏觀而全面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態顯然是不太現實的,故而本書從他們的仕途狀況入手來探討他們在政治上的某些側面,通過這種微觀解析,希望能加深對他們生存境遇的認知,或許看到的可能是一些片斷,甚或是一個點,但將這些點一個個放大,至少可以擴張一些意識空間,進而展現宋代政治運作的某些獨特層面。


作者簡介:
游彪,1965年6月6日生,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撰寫博士論文,2000年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宋遼夏金史研究,主要著作有《宋代蔭補制度研究》、《宋代寺院經濟史稿》等。2001年承擔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項目,2002年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民俗史研究》(宋元卷),2003年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佛教與宋代社會》。
 

目錄

自序
上篇 趙宋宗室、官員子弟及其他
 天族的尷尬:實權的喪失與「安全」之法——以趙宋宗室子弟授官制度的變遷為例
 失敗的嘗試:慶歷新政限制官員子弟特權的措施
 決定版:宋神宗君臣對官員子弟入仕的壓縮
 致仕蔭補:官員子弟入仕的機遇
 考試:提高非科舉出身官員素質的努力
 仕途:宋代官員子弟的政治地位
中篇 出家人的營生
 僧人的田產買賣:法制與現實之間
 賦役:政府調控寺院經濟的合法體制
 商業與高利貸:出家人世俗的一面
 貧富懸殊:僧人生計的地域差異
 子院:特殊經濟關系之一環
下篇 士兵與國家
 剩員:宋朝安置退伍職業兵措施透析
 士兵逃亡:法律制度的完善與制裁機制
 財政:國家正常軍費之外的負擔
 「常勝軍」:一支雇佣軍的始末
后記
 

筆者之於學術,無非是從事的職業而已,並無成名成家的任何念頭。既然選擇了這樣的職業,自當努力去作些事情。此次出版的這本書最初取名為《宋史論鈔》,原本是想編錄一部論文集。后來有一天,突然想到近年來所研究的都是生活在宋代社會的一些特殊群體,如皇族后裔、官員子弟,這些人作為兩宋時代具有獨特身份的集團,要想宏觀而全面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態顯然是不太現實的,畢竟他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此只是從他們的仕途狀況人手來探討他們在政治上的某些側面,通過這種微觀解析,希望能加深對他們生存境遇的認知,或許看到的可能是一些片斷,甚或是一個點,但將這些點一個個放大,至少可以擴張一些意識空間,進而展現宋代政治運作的某些獨特層面。

出家人無疑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群體,通常而言,他們是在寺廟中過着群居生活。然而,隨着禪宗的流行,宋代出家人游方參學之風大盛,雖然僧人每年有三個月時間(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是禁止離開寺廟外出的,但其余九個月時間則是自由的。然而,對大多數僧人、未剃度的童行而言,他們依然要依靠寺廟,以保障其生活的穩定。為了·維持寺院的正常運轉和開銷,單單是出家人的衣食住行,恐怕就是一筆龐大的費用,因此,無論是寺廟,還是僧侶,都需要努力營生。事實上,宋朝政府對僧人的管理機制相當完善,通常情況下,僧人的營生行為都需要在法制范圍內進行,當然也不能否認會有例外出現。更重要的是,出家人是看破紅塵的,他們與世俗之人自然有着很大的差別9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經營活動多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宗教外衣,但這並不能掩飾出家人追逐利益的面目。  ̄

士兵群體是宋代士大夫津津樂道的話題,一般而言·讀書人似乎都是以某種蔑視或不屑的口吻來談論這些雇佣兵的。正因為如此,現存資料對士兵的描述往往都帶有濃厚的個人感情色彩。然而,作為宋朝國家武裝力量的主體,雇佣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且,職業化的軍隊對促進士兵軍事技能的提升無疑是有利的。然而,宋朝政府要想較為有效地控制這樣一支素質良莠不齊而又數量眾多的雇佣兵,不僅需要制定嚴格的管理措施.而且還要妥善處理涉及到士兵切身利益的諸多環節。盡管如此.雇佣兵給宋代社會帶來的影響仍然是難以估量的,特別是兩宋與各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關系,宋朝之「積弱」很大程度上與軍人的素質密切相關。因此,作為宋朝社會一個有着特殊位置的群體,雇佣兵無疑是值得關注的課題。

以上文字雖然僅僅觸及宋代的幾個特殊集團,且是從他們在當時現實生活的某些層面人手去探察其生存狀況,並非面面俱到,而是蜻蜓點水。對研究宋代而言,頂多也只能算是霧里看花,不會有任何真知灼見的。好在筆者還有自知之明,至少了解自己的淺薄無知,但願他日能逐漸開竅。

中國有文字的歷史長達數千年之久,越是遙遠的時代,留下來的謎團就會越多。因此,要發現歷史的真相,談何容易。姑且不說史料記載的缺乏,就算加上流傳下來的實物資料和未來不斷出土的新材料,似乎也不足以做到這一點。至少我們對很多事實還是不清楚的,或是知之甚少的,甚至完全是未知的。正因為如此,才需要下功夫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無論是好,還是壞,我們都必須將歷史上出現過的事情本身盡可能弄清楚。不知為什麼,我們的研究似乎都停留在兩個極端,要麼極好,要麼極壞。舉例而言,古代的政治體制通常被人為地以專制、集權等詞匯加以界定,在這種體制下,腐敗自然是無法避免的,這種結論無疑有其充分的合理性。於是,站在當今時代的高度,高揚科學、民主旗幟,去審視古代社會,自然就會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更具有特殊意味的是,言必批判專制腐敗者似乎並未吸取教訓,行事往往並不民主、科學,反而更為獨斷專行,順者昌,逆者亡。學術界的這類現象似乎並不罕見,有些人道德學問並無過人之處,甚或一無是處,卻能在某些人的提攜和暗箱操作之下成為學術「帶頭人」,這大概就是某些人孜孜以求的「民主」吧。善言而不能行,言行不一,這大概是自古以來社會精英們的普遍狀態,直至今日,似乎並無太多變化,這不能不是「學」、「術」的悲劇。

學問貴在精專,而非粗制濫造。個別號稱研究古代史者,竟然連標點斷句都大成問題,甚至連學生都能斷開的古文,而文章上百篇的教授卻全然錯斷。這種現象能說明什麼問題呢?此類劣質學術究竟是如何發表出來、公諸於眾的呢?又是誰在將學術泡沫吹起來呢?還有,是誰將各種頭銜、光環戴在了如此教授的頭上呢?等等,這些都是值得大家共同反思的問題。

拉雜寫了這些,姑且算作序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