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王權與神(礻氏)》分成了兩卷七部分:第一卷,專門論述埃及;第二卷,共三部分,專門論述美索不達米亞。在第一卷之前是一篇簡短的引言,主要是比較在兩個社會中藝術所表達出來的王權觀念。在埃及,國王被描繪為神世界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並且是整個人類社會具有象征意義的代表。而美索不達米亞的國王則被看作是一位英雄人物,是其民族的首領,與他的伙伴沒有本質的區別。

第二卷闡述了美索不達米亞的王權,這種制度的起源和特征不能像埃及人領悟埃及宗教那樣清晰地被美索不達米亞人所領悟,因為這里面涉及到了幾個不同的民族:蘇美爾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和亞述人。因此,第五部分(第二卷的第一部分)一開始便對論文進行了合情合理的辯護,即在美索不達米亞王權的這、神學觀念。

第六部分闡述了國王的作用,有三重意義:管理國家;代表那些為了確保幸福和健康的人們進行祈禱;通過建立和重建神廟以及在國家節日上主持宗教儀式為眾神服務。

最後一部分闡述了具有爭議性的國王神化觀念,並詳細闡述了新年節那深刻的宗教特征,以及一個值得注意的補論,駁斥了由弗雷譯在他的《金枝》中提出的觀點,即「死神」的主要特征具有普遍性。
 

目錄

中文版序
菲尼克斯版本前言
前言
致謝
縮略語對照表
本書提到的國王年表
引言
第一卷 埃及
第一部分 王權的基礎
第一章 歷史基礎:美尼斯的成就
第二章 理論基礎:孟菲斯神學
第三章 國王的位:荷魯斯
第二部分 王權的作用
第四章 國王的統治
第五章 國王的潛能:卡
第六章 國王的儀式:塞德節
第七章 國王的支持者:國王的祖先
第三部分 王權的傳遞
第八章 國王的繼承
第九章 加冕典禮
第十章 國王前輩的變形
第十一章 繼承神秘劇
第四部分 王權與自然界中的神聖力量
第十二章 埃及人的神
第十三章 太陽中的力量:創造
第十四章 牛身上的力量:生殖
第十五章 大地中的力量:復活
第二卷 美索不達米亞
第五部分 分王權的基礎
第十六章 美索不達米亞王權的歷史形式
第十七章 國王的形成
第六部分 國王的職能
第十八章 管理
第十九章 服務於眾神
第七部分 王權與自然界中的神聖力量
第二十章 美索不達米亞的眾神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神化
第二十二章 新年節
結語
譯名對照表
索引
譯後記
 

在前資本主義時代的各文明社會中,王權與神祗、政權與神權就像是一對血脈相通的連體嬰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難以切割地結合在一起。這種人神結合的現象在世界各地不約而同、概莫能外地出現——盡管表現形式和程度或多或少有所不同——具有重要的認識意義,對理性時代的普遍認知,即人類歷史發展具有統一性或規律性的哲學概括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當代學界懷疑風盛行,偶然性崇拜在歷史認識中占據了優勢。然而,至今沒有哪個後現代學者能夠擺出令人信服的論據,推翻歷史哲學之父維科在《新科學》一書中提出的人類史存在規律的三條證據,即世界各個民族在時間和空間上盡管相隔甚遠,卻無一例外地擁有三種習俗:「1.都有某種宗教;2.都舉行隆重的結婚儀式;3.都埋葬死者」(維科:《新科學》,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33頁)。現在看來,除了「都埋葬死者」的說法有些過頭(因為也有不埋葬死者的民族,可改為都有處理死者的某種儀式)之外,維科的歸納至今仍然有效。這說明人類社會在由簡單到復雜、永無休止的進化過程中,總有一些內在的必然性無法回避。史前社會晚期與農耕及游牧社會中出現的社會權力和神祗的普遍結合,便是一個隱藏在人類歷史表象背後的某種規律性的堅硬論據。這說明在人類認識史中,為人們所堅守的常識或成說不會被輕易地顛覆。

為什麽世俗權力要與神祗聯姻?這個原初的問題不好解答,因為王權被罩上神聖的光環之時,並沒有留下任何在場的記錄和解說。我們不知道最初的法老、國王們神化自己的初衷是什麽。本書作者富蘭克弗特雖然試圖對此加以解釋,但詮釋得有些過於玄乎,因為我們知道連美尼斯其人的真假還是懸案,何來美尼斯的想法。①作者筆下的帝王將相的念頭多半是作者自己的想當然。從後來的國王、皇帝們的做法看,幾乎所有的神化行為都是當權者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權力(政權、財權、軍權和世襲繼承權等)而給自己全身或半身貼金的結果,並沒有什麽更深遠的超功利目的。由此類推,最初的國王們喜歡與神仙拉扯關系恐怕也都是出於實用的考慮。

宗教和神靈本來是因應人類的現實需要而產生的,原本是人類自己的造物。根據目前的史料,至少在大約十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時期,人類就開始有了類似於安靈崇拜的觀念。這種萌芽般的原始宗教意識一方面意味著人類思維的進步——不僅開始思考生存問題,而且開始思考終極性的生死問題;另一方面意味著我們這個物種——一脊椎動物門、哺乳動物綱、人科、人屬、智人種的認識局限。這種局限即使在今天科技昌明的時代也依然存在,因為只要包括科學在內的世俗文化不能可靠地解答人生的各種疑問,人們就會像自己的祖先一樣要求助於能夠解答這些疑問、寄托一切想望的超自然力量。倘若世間沒有這個力量,他們便會創造這樣一種力量。所以古代人想象出形形色色的神祗,設計出錯綜復雜的宗教解釋體系,並且建起宏大壯美的廟堂文化,以滿足自己的各種現實需要。在我看來,這就是人與神結合的根本原因,我們不必以不怪為怪。

當然,我們也不應據此否定本書作者的工作。本書的長處在於具體的分析和舉證,畢竟作者是出色的埃及學和亞述學專家,收集和掌握了大量有關的史料,析解出古埃及和兩河流域乃至巴勒斯坦王權與神祗之間密切聯系的不同特點和具體表現,揭示了眾多的細節。莫要小看這種揭示細節的工作,一些細微之處可能決定著古代的一種人神結合類型與另一種之間的重大差異,從而為我國讀者提供了反觀中華封建王朝的君權神授理論的若干鏡子,這恐怕是該書中譯本的主要價值所在。

翻譯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本書翻譯除了要求良好的英文修養和中文表達能力之外,還需要埃及學和亞述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准備。譯者雖然年輕,但已經在埃及學領域耕耘了五年,加之本人勤奮、虛心、執著,練就了坐冷板凳的功夫,因此能夠把這樣一本比較難啃的英文書轉換成相對准確流暢的中文譯本,我為郭子林的工作感到由衷的高興,並為我國世界古代史已經有了像郭子林這樣的一批年輕學人而感到欣慰。

是為序。

郭小凌
2D06年10月2日於京師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