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商業中國‧第一卷︰覺醒的時代

追尋商業中國‧第一卷︰覺醒的時代
定價:234
NT $ 117
  • 作者:俞雷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8613961
  • ISBN13:9787508613963
  • 裝訂:平裝 / 26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一個現代化的商業中國,是歷史所選擇的必然結果,但中國商業的前如何,該向哪里去,知史明世,唯有了解中國商業的歷史,方能看透經濟迷霧背後的真正未來。

如果把晚清“同治中興”作為中國現代化運動的起點,那麼,自20世紀70年代,中國漸次開始的改革與開放,可視為此運動的一個新起點與高潮。

在諸多看似不相關的商業事件與人物中,可抽絲剝繭出整個中國商業變遷的脈絡與邏輯。在不同年代、不同舞台上閃現的“小人物”和“大事件”,串聯起30年間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

本書采取見微知著的手法,記錄了近30年中國商業和營銷的發展與變遷。通過梳理大量的史料,從細微中見諸歷史,折射出中國商業與營銷歷史變革的主線。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自序
1978年 破曉的黎明
黎明前的躁動
“一團火”精神
悄然變化的南京路
1979年 30歲的中國
服務業起步
物價和分銷體系
廣告來了
30歲的中國
1980年 現實主義
個體戶
自由市場
營銷之初
1981年 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
崔秀芝和蝙蝠電扇
咨詢業之初
承包潮起
電視機時代
1982年 困頓與發展
個體戶的困頓
義烏和漢正街
大碗茶傳奇
從采購、批發到市場銷售
1983年 “中國式的”
改革者
鄧漢光與南方大廈
合資企業
特區
1984年 商品經濟
健力寶啟程
走向“神壇”的步鑫生
“苦主”牟其中
1985年 星星之火
成長中的家電企業
萬寶事件
鄉鎮企業
又一個“明星”
1986年 理想與現實
馬丁‧波斯特和上海大眾
李秀森和“橫向經濟聯合體”
對模式的探索
1987年 時代的英雄
火燒溫州鞋和假冒偽劣產品、倒爺的盛行
北京啤酒問題調查
營銷在進步
廣告在進步
時代的英雄
1988年 峻嶺與深谷之間
物價與通貨膨脹
回扣風
峻嶺與深谷之間
中關村的“泥飯碗”
1989年 相信未來
最後一個夏天
初露鋒芒
錢柏川案
後記
 

值《追尋商業中國》出版之際,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的中國經濟迷霧正困擾著我們。中國商業的前景如何,該向哪里去,這樣的問題每天都見諸報端,引發人們的探討。

我在“追尋”中國近30年商業發展史的軌跡時,已習慣于在歷史中思索未來。至少我認為,對現行經濟政策的臧否並無太多意義,知史明世,唯有了解中國商業的歷史,方能看透經濟迷霧背後的真正未來。

《追尋商業中國》正是我縱觀過去30年的商業歷史,試圖找出中國未來之路的著作。中國幾千年來習慣于自我的靜謐,但在全球化浪潮到來之時,亦不能置身事外。中國商業社會也並非來自傳統農業社會的內在萌發,而是來自外來資本主義的推動。現代中國的發展,亦是始自此種外在推動,漸次走向開放,並逐步在全球現代化國家中佔有一席之地。時至今日,中國也從昔日與西方社會的嫌隙,變成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金融危機之下,中國更是承擔起大國的責任,以自我的經濟實力贏得西方諸國的尊重,並隱約顯露替代美國執全球牛耳的所謂“中國的世紀”之端倪。

中國歷史的豐饒與文化的特殊性注定中國在全球化浪潮中必然具有自我的獨特性,這也有異于其他國家。如果把晚清“同治中興”作為中國現代化運動的起點,那麼,自 世紀70年代,在毛澤東時代之後,中國漸次開始的改革與開放,可視為此運動的一個新起點與高潮。在這30年中,中國也進行過自我否定,但最終,現代化中國所具有的特質,便是與西方世界兼容並蓄,並有明確的自我體認,也能以平等的姿態與地位競爭新市場、新技術與新觀念。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一個現代化的商業中國,是歷史所選擇的必然結果,縱有外侮強敵的人侵或是政治動蕩而不移。過去的30年,正是中國人民充分顯露自我商業天賦和遠大抱負的30年。它的軌跡,不以“政策”與“導向”為著眼點,而在于民眾對于自由商業的追尋,這正印證了百多年前便已深刻埋下的歷史伏筆。

我的敘述始自1978年,終于2008年,對這段商業歷史的追尋之路,大多來自對民間商業的挖掘。但這種挖掘,並非埋首于故紙堆的皓首窮經,而是用心追尋。我希望能從歷史中得到啟發,厘清中國商業當前的現狀和未來的出路。20世紀70年代初期是中國繼續開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時段,這點也可從當年CDP的增長中得到印證,但1978年是目前比較公認的“改革”元年,這更大程度上體現為意識形態上的松動。以1978年作為本書的起點也緣由于此。2008年,是中國的奧運之年,也是金融危機考驗全球經濟和中國的一年。中國商業此時已經歷經了30年的變遷與起伏,此種考驗也絕非首次。縱然此年的形勢更為嚴峻,波及面也已不再是中國的內在,但以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商業亦已具各了這種自我調節與修復的功能,即便股市嚴重縮水、經濟委靡,但中國商業發展的道路並不會就此改變。

《追尋商業中國》所采取的是見微知著的寫作手法,在諸多看似不相關的商業事件與人物中抽絲剝繭出整個中國商業變遷的脈絡與邏輯。此種事件與人物大多前後呼應,這一方面源自我的選材,另一方面也驗證了歷史選擇的必然。

但諸多歷史事件與人物至今仍然難以輕率地作出結論,這也是我在書中不敢妄自多加評論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同我們對歷史的判斷與當時之人不同一樣,未來價值觀的變遷,亦已超出我“追尋”的範疇,我只能用心寫下這中國商業歷史中重要的一段,對此的深刻判斷或是解讀,已是後來讀者的事情了。而我們“追尋”的價值,也並非在于過去,而在于商業中國的現在和未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