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食桌情景》作者池波正太郎是著名的小說家、電影評論家,也是頗具知名度的美食家。他的美食隨筆,並不局限與對美食本身的材料、制作、火候的介紹品評,常常會通過蕩開的故事,收回到美食的“文化思考”上來。他母親最愛壽司,他講述母親的最愛,卻寫出了母親的好強,含辛茹苦地將他們兄弟拉扯大。講述在橫濱吃的經歷,讓人看到這個地方幾十年的變遷。回味奈良東大寺“結解料理”的大宴,仿佛是歷史小說家在體味古人的味覺感受和氣氛……

《食桌情景》描寫餐桌時光,無論豐富的,簡單的,作者總能將壽司、太鼓燒、咖哩、火鍋、好事福盧、海帶味噌湯、鮪魚蓋飯等當地的尋常料理,用真摯情感佐味,烹調出餐桌上的山珍海味、滿漢全席。

《食桌情景》把人與人之間的記憶和食物的色香味結合得恰到好處,除了一般的文學閱讀,也適合作為日本旅游時的隨身書,參考書里的菜單,大啖正港的日式料理。


  池波正太郎(1923—1990),生于東京淺草,小學畢業後就賺錢養家,後來進入小說家、劇作家長谷川伸的門下,開始了小說創作。1960年,憑《錯亂》獲得直木獎,著作等身,代表作有《鬼平犯科帳》、《劍客商賈》、《真田太平記》、《仕掛人‧ 藤枝梅安》等,是與司馬遼太郎、藤澤周平齊名的歷史小說作家。
 

目錄

中文版序︰江戶美食
巢與食
菜單日記
母親的最愛
壽司
料理與服務態度
太鼓燒
京都街坊料理
電影中的餐桌
旅行食記
梅雨中的豆腐湯
從京都到伊勢
長歌與芋頭燒酒
鰻魚
憶兒時
家常料理
從大阪到京都
茄汁雞肉飯
炸豬排與豬排炸
東海道‧丸子
東海道‧興津
祗園祭
四萬六千日
鵠沼之夏
近江‧八日市
咖喱飯
小鹿物語
近朱者……
人在橫濱
蕎麥

芋頭火鍋
從奈良到柳生
從柳生到伊賀上野
伊賀上野
勢州‧桑名
多度鯉魚料理
青花魚
東大寺結解料理
歲末
新年
結緣日
飯中決斗
燈火闌珊的旅社
神田連雀町
京都排演
橫濱一日游
好事福盧與魚凍
點心
後記
 

游東京,購物之余,如果還想逛逛胡同,下下小館子,發一點思古之幽情,那麼讀兩個人的書應該是有益的,永荷風和池波正太郎。永井的隨筆(川端康成甚至說,永井的小說杰作《墨東綺譚》其實是隨筆)如《東京散策記》,寫的就是他拿著江戶地圖游走老東京,但他不是美食家,幾乎不談吃,談吃的是池波。

池波正太郎是時代小說家。所謂時代小說,大都以江戶時代為背景或舞台,那是武士的時代,士農工商,武士之士是領導階級,即便寫市井,一般也少不了武士的身影,故譯作武士小說,以免中國讀者對時代二字莫名其妙。有文學評論家說︰日本男子漢應作為嗜好讀“一平二太郎”;“一平”是藤澤周平,“二太郎”是司馬遼太郎和池波正太郎。司馬說過,他愛讀池波的《鬼平犯科帳》等作品。藤澤說︰“用我這樣的方法寫我寫的世界的作家今後還會出,但能夠用池波描寫的世界及同樣方法寫的作家不會再出現罷。”

池波卒于1990年,司馬和藤澤也相繼于96、97年去世,當今武士小說及歷史小說尚未出現足以與他們比肩的大家。1988年池波獲菊池寬獎,理由是“創作出大眾文學之真髓的新形象,在武士小說中活寫了現代男人的生活方式,贏得讀者的絕對支持。日本戰敗後他就職東京都衛生局,到處噴灑滴滴涕,業余寫劇本,得到小說家、劇作家長谷川伸的知遇,這位恩師又鼓勵他寫小說。五次入圍直木獎,被吉川英治賞識,但反對者認為池波未突破吉川英治們定型的模式。1960年終于以《錯亂》獲獎。莫非出于成見,前一年大捧司馬遼太郎獲獎的海音寺潮五郎仍然不贊成,說池波很會編故事,但冗長乏味,有點像老城區的小話劇。川口松太郎力薦,說︰直木獎的目的不在于頒獎,重點是培養後進作家。也許還是三流,但給了獎,將來就可能成為一流作家。一語成讖,池波進入20世紀70年代,何止一流,而是超一流。不過,每個月揮灑稿紙(四百格)五百張,似也難免小說匠之嫌。

手捧菊池寬獎,池波還想起四十年前,他見過菊池寬一面。池波出生在關東大地震的1923年,土生土長的東京人,小學畢業後學徒,還干過炒股行的活計。一日,在高級餐廳的門口瞥見一美女,因為從小就愛看電影,甚至成為流行作家以後也每月看十五部,所以知道那是長得很洋氣的某女優,但更讓他興奮的是旁邊的男人,五短身材叼煙斗,竟然是從雜志上見識的文壇大佬菊池寬。似乎這場景也成讖,池波不僅是小說家,還是美食家、電影評論家。

關于美食的隨筆,結集有《食桌情景》、《昔味》、《散步時想要吃什麼》等。談電影也時常談及吃。池波小說有三大系列,即《鬼平犯科帳》、《劍客商賈》、《藤枝梅安》,並不用一種史觀來把握大局,而是具體地描寫人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日常。或者自炊,或者外食,隨處寫到吃,細致而巧妙。譬如天大黑以後,殺手梅安就和搭檔彥次郎把砂鍋架在火盆上,用蛤仔和蘿卜絲煮湯,一邊趁熱吃,一邊漫不經心似地討論怎麼殺人。平常的庶民生活,溫馨的人情味,把殺人的殘酷也朦朧了,這是池波小說的魅力所在罷。

池波愛吃,冬天里幾乎天天吃小火鍋︰淺底小鍋里倒上用海帶香菇等煮好的湯,把蛤仔和白菜略微煮一下,撈到小碟里蘸柚汁吃。他愛吃蕎面,據說《劍客商賈》里寫了二十多家蕎面館。以池波小說的印象為背景,便恍惚覺得他隨筆的美食有一種江戶情趣,而小說借真實的隨筆記述仿佛也有了某種現實感。從隨筆能窺見池波的生活,也可以領略他的人生觀以及美學。受其誘惑,我去過銀座新富壽司店、神田松屋蕎面館,味道確實好,價錢也不貴。但他說不喝酒就不要進蕎面館,可我雖好酒,也信奉敝鄉的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卻受不了蕎面館酒菜的慳吝,即便是若水的清酒。

對于池波來說,吃是一個樂趣。吃的快樂在我們知道的快樂中佔一大部分,主要是因為我們知道不吃則死。吃是生的快樂。醫生讓人想吃什麼吃點什麼,那就是最後享受一下生。說來只要有材料和手藝,老店的味道就能夠一如既往,但吃客難以保持口味不變,美食總是在記憶里。池波時常寫記憶中的美食,例如︰“這也是小時候母親經常給做的,就是炸茄子。不同之處只是把土豆換成茄子,喝生啤很對路。”我也不禁想起小時候母親給做的炸茄盒,中間還挾著肉餡呢。就吃來說,通常有三種人,一是做,藝術創作者;二是吃,欣賞藝術;三是品,充當批評家,可能是美食家,但也可能只是妙筆生“味”,把吃批評得沒法吃。池波在小說里寫吃不離譜,好像誰都做得來,吃得來。吃喝追求高檔或稀罕是一種獵奇心理,吃自己愛吃的才真是幸福。池波寫的吃也有頗貴的,但好像多是被當作傳統要價了。

池波寫男人,也愛用老東京人的稟性對男人說教,寫有《男人的系譜》、《男人的作法》等隨筆。但他說“如果松阪牛肉是精心飼養的處女,那麼,這里的伊賀牛就是厚厚上了一身肥膘的半老徐娘”,恐怕對女人就有點失敬了罷。池波的三大系列是一系列短篇,此外他還有一個真田系列,取材于信州(今群馬縣)的松代藩藩主真田家三代的歷史,如獲得直木獎的《錯亂》。《真田太平記》是長篇小說,在周刊雜志上連載了九年之久。池波死後,由長年幫他收集資料的舊書店老板倡議,信州建立了“池波正太郎真田太平記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