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

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
定價:210
NT $ 183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個改變了馬爾克斯人生走向的故事,馬爾克斯因它遭到追殺,被迫流亡海外。

一陣風浪把軍艦上的八名船員卷入了海中,經過四天搜尋,失蹤人員被宣告死亡。然而,一周之後,他們當中的一位奇跡般地出現在一處荒僻的海灘。他在一只隨波漂流的筏子上沒吃沒喝地度過了十天,終於靠岸生還。

加西亞•馬爾克斯對這位海難幸存者進行了為期二十天的采訪,同時在報上連載。扣人心弦的報道轟動全國,讀者每天都擠在報社門前等待。由於揭露了海難真相,惹怒當局,報社被迫關張,馬爾克斯也流亡海外。直到十五年後,這篇故事才集結成書。

本書被公認為非虛構文學的范本。

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Garc a M rquez)
1927年出生於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海濱小鎮阿拉卡塔卡。童年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隨父母遷居蘇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國立大學。1948年進入報界。五十年代開始出版文學作品。1967年《百年孤獨》問世。1970年出版《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2014年4月17日於墨西哥病逝。
 

目錄

故事背後的故事
第1章我那些葬身海底的朋友們
第2章我在「狼船」上的最後幾分鍾
第3章我眼睜睜看著四個伙伴活活淹死
第4章我孤身在加勒比海度過的第一夜
第5章筏子上我有了一個伙伴
第6章救援船和食人族的小島
第7章一個餓得半死的人的絕望辦法
第8章為了一條魚我同一群鯊魚大打出手
第9章海水的顏色開始有了變化
第10章希望喪失┅┅唯有死亡
第11章第十天,又一個幻覺:陸地
第12章復活在異鄉的土地上
第13章六百人簇擁我到達聖胡安
第14章大難不死的我成了英雄
 

一九五五年二月二十八日這天,人們得知一條消息,在加勒比海的一次暴風雨中,哥倫比亞海軍的卡爾達斯驅逐艦上有八名水兵落水並失蹤。這艘軍艦在美國莫比爾市經過維修,當時正駛回哥倫比亞港口卡塔赫納,悲劇發生兩小時後,該艦准點到達卡塔赫納港。對海難者的搜尋工作立即展開,在南加勒比海地區實行警戒並從事其他善舉的美國駐巴拿馬運河區部隊也參與了合作。

四天後,搜尋結束,失蹤水兵們被正式宣布死亡。然而,又過了一周,他們當中的一位氣息奄奄地出現在了哥倫比亞北部一處荒僻的海灘上,他在一只隨波漂流的筏子上沒吃沒喝地度過了十天時間。他的名字叫劉易斯•亞歷杭德羅•貝拉斯科。事故發生一個月後,他給我講述的故事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在波哥大「觀察家報》上刊登,本書即由此而來。

當這位海難幸存者和我一起努力把他這次奇遇一點一點重構起來的時候,我們誰都沒有想到,這種詳盡徹底的挖掘探詢竟讓我們卷入一場新的冒險,在國內釀成軒然大波,最終他損失掉的是他的榮耀與前程,而我則差一點送了命。哥倫比亞當時正處在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將軍的軍事專制統治之下,能讓這位將軍載入史冊的有兩樁最為昭著的功績,一件是下令軍隊開槍驅散一次和平示威游行,在首都市中心對學生進行屠殺,另一件是,由於在一個星期天的斗牛場上,一群斗牛愛好者朝著獨裁者的女兒發出噓聲,他授意秘密警察大開殺戒,遇害人數至今不詳。新聞媒體受到監控,反對派報紙每天只能找一些和政治毫無關聯的新聞來逗讀者開心。在《觀察家報》,從事這項高尚的烘焙工作的人有:社長吉列爾莫•卡諾、主編何塞•薩爾加爾和當記者的我。我們三個人當時都未過而立。

當劉易斯•亞歷杭德羅•貝拉斯科主動跑來問我們能為他的故事出多少錢的時候,我們恰如其分地接待了他:這已經是一條被炒過很多次的新聞了。軍方曾經將他在一家海軍醫院里軟禁了好幾個星期,其間他所能接觸的只有官方記者,此外只有一位喬裝打扮成醫生的反對派記者。這個故事已經被拆解拼湊、翻來覆去地講了許多遍,被加工修補,乃至歪曲顛倒,讀者也早已厭倦了這位英雄人物。他出面替手表做廣告,因為他那只手表歷經風餐露宿分秒不差;他也替鞋做廣告,因為他那雙鞋結實異常,他幾次想把鞋撕爛吃進肚子里都沒能成功;諸如此類烏七八糟的廣告他接了一大堆。

他得了勛章,也在廣播上發表過充滿愛國激情的演講,還作為未來一代的榜樣上過電視,他在鮮花和音樂的簇擁下逛遍半個國家,給人簽字留念,接受各地選美皇後的獻吻。他也發了筆小財。我們找了他好多次都不得一見,這次他居然不請自到,可想而知,他已經沒多少牛可以吹了,現在准是想編出點兒新花樣掙錢,而且哪些能講哪些不能講,政府也一定早就給他畫好了道道。於是,我們請他從哪個門進來還從哪政府的光榮傳統,想通過花言巧語來掩蓋事實,就此翻篇兒。他們發布了一份嚴正公告,否認驅逐艦上裝載有走私貨物。我們則想方設法為我們的指控尋找證據。我們請劉易斯•亞歷杭德羅•貝拉斯科提供了一份艦上擁有照相機的水兵的名單。盡管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正在全國各地休假,我們還是找到了他們,並出錢買到了他們在航行途中拍攝的照片。

在連載完成的一周之後,我們出了一期增刊,在注銷全文的同時,還特別附上從水兵們那里買來的不少照片。從這些拍攝於公海上的朋友們的合影上可以看到,背景中擺放著不容置疑的走私物品的紙箱,上面甚至還可以看見廠家的商標。專制機關面對這一重擊,采取了一系列激烈的彈壓手段進行報復,最終讓我們的報紙在幾個月之後關張了事。

劉易斯•亞歷杭德羅•貝拉斯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遭遇種種威脅利誘,盡管如此,對這篇記述,他沒有否定過哪怕一個字。他被迫離開了海軍,那是他過去唯一熟識的工作,而且迅速從公眾生活中消失了。兩年後,軍政府倒台了,哥倫比亞政權又幾度易手,表面上更光鮮了,可論起公正來,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

與此同時,我在巴黎開始了我的流亡生涯,時時思念著故土,這倒真有點類似於筏子上的漂流生活。很長時間里都沒有人知道那個孤獨的海難幸存者後來怎麽樣了,直到幾個月前,才有位記者陰差陽錯地在一家公共汽車公司的辦公室里碰見了他。我見過那張照片,他年紀大了,有些發福,看得出來,他又有了不少的經歷,同時身上也增添了些許沉著安詳的氣質,那是一個有勇氣親手將自己的雕像炸毀的英雄。

十五年過去了,我沒再重讀過這篇記述。盡管並不完全明白集結成書有什麽用處,我還是覺得它完全值得再一次出版。使我沮喪的是,相比對這篇文字價值的興趣,出版商們更在意它是由誰的名字發表的,其實我很難過,這個名字恰好屬於一個當紅作家。這一次它能以書的形式出版,是因為我並沒有深思熟慮就同意了,而我又不是一個言而無信的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