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 3月號/2017 第291期

PAR表演藝術 3月號/2017 第291期
定價:120
NT $ 114
  • 出版日期:2017-03-01
  • 語言:繁體中文
 

封面故事

特別企畫Feature/open
 
凱蒂.米契爾 Katie Mitchell
「攝」入文本的溫柔
出身以劇作家和演員為主體的傳統英國劇場,
凱蒂.米契爾總是不示弱地踩著保守派的神經界線。
 
牛津大學畢業,精通史坦尼夫斯基,
米契爾不走寫實主義的傳統路線,反而以拆解文本聞名。
她從女性主義的觀點,切入詮釋經典,
突顯劇作中被忽略的女性聲音,直指當代女性面對世界的困境。
結合電影與劇場的同步錄像手法,標舉她獨一無二的導演美學,
建構真實也質疑真實,帶來新的觀看方式。
 
相較於英國本地,觀眾和評論家對她評價兩極,
在歐陸地區,她的作品總引來極大回響與共鳴。
即將在台上演的《茱莉小姐》,
即是她受邀為德國列寧廣場劇院執導的代表之作。
 
我們從創作背景、文本取材、工作方法、導演手法等諸多面向,
深入剖析這位縱橫歐陸與英國的導演,
同時獨家專訪米契爾,暢談她對影像與劇場的思考。
 

編者的話

總編輯的話Editorial
 
影像世代的觀看革命
文字  黎家齊
照相機、攝影機等記錄工具的發明,創造出相片與電影等再現系統,改變了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同時也挑戰了藝術表現形式的傳統定義與認知。例如電影的出現,即突顯了劇場演出的現場性;鏡頭力求真實,也引發我們對舞台寫實的重新思考。隨著科技發展,多媒體技術被引進劇場,尤其近年的歐陸劇場,融入影像敘事的舞台手法已成常態,例如曾來台的德國導演歐斯特麥耶(Thomas Ostermeier)、卡斯多夫(Frank Castorf)、荷蘭導演凡.霍夫(Ivo van Hove)、比利時導演蓋西耶(Guy Cassiers)等,然而真正將電影與劇場二者的形式融合並推向極致,創造出嶄新劇場語彙的,當屬凱蒂.米契爾(Katie Mitchell)。
米契爾將攝影棚搬上舞台,現場同步呈現電影拍攝的過程,從電影運鏡、打光、收音到剪接,全然赤裸呈現在觀眾面前。觀眾看到影像的同時,也看到影像如何被建構。米契爾認為,她的作品既不是劇場也不是電影,而是挪借劇場和電影的元素,融合出的新形式,藉此營造出「雙重敘事」。對她來說,影像是捕捉角色行動與情感結晶的產物,演員斷裂、不連續的表演,多場景的空間切換,零碎的敘事與獨白式的語言,其實是當代人類生活中接收訊息的方式,她只是將這些「真實」的行動與反應組合起來。
米契爾以「電影劇場」的手法重探、拆解經典文本,曾招英國評論家批評其撕裂文本、對文本不忠,致使她從英國劇壇出走,投向歐陸劇場的懷抱。事實上,鑽研史坦尼夫斯基表演體系的米契爾,對文本的重視,無庸置疑——精確、縝密的文本分析與探討,才是工作的基礎;宛如編舞般的表演與技術、分鏡與構圖,繁複且精密的計算與統合,都是為了回應文本精神。在《導演的技藝》一書中,便翔實記錄了米契爾如何以史氏工作方法,理解並建構角色。
不論選材經典、新文本或小說,米契爾從不避諱女性主義的立場。接受本刊專訪時,她表示:「我總是以女性的眼光看事物,我認為這是值得讚揚的。有時,是沒有必要做一個女性主義者,那只是我的凝視,女性的凝視。」她強調,作為一個女人,有太多值得被頌揚的地方,光是女性會有經期、會懷孕、會面臨更年期的事實,就給予了女性很多改變視見的特權。「這些都是我熱切地想要與他人分享與共同探索的事。我可以選擇不去做,可以選擇不去談我的女性主義,但我想,如果我去談這些,對年輕人的政治觀念也許會有正面的影響。」
將來台上演的《茱莉小姐》,改編自史特林堡劇作,藉由原作中一個無關緊要的廚娘角色,帶領觀眾走入故事核心,是一部非常米契爾風格的作品。本刊將帶讀者從創作背景、文本取材、工作方法、導演手法等諸多面向,深入認識這位縱橫歐陸與英國、炙手可熱的女性導演,同時獨家專訪米契爾,暢談她對此劇本的詮釋,及對影像與劇場的思考。
 

雜誌目錄

第291期目錄
 
第291期2017年三月號
 
民國八十一年十月一日創刊
民國一百零六年三月一日出刊
 
封面內容:凱蒂.米契爾X柏林列寧廣場劇院《茱莉小姐》
攝影:Thomas Aurin
圖片提供:柏林列寧廣場劇院
 
總編輯的話Editorial
2  影像世代的觀看革命
   文字  黎家齊
 
專欄Column
演員的庫藏記憶
10  聊聊
    文字  李立群
 
講古—舞思舞想
11  從《封神榜》到複雜理論
    文字  古名伸
 
藝饗天開
12  變聲男孩的「喔咿喔咿喔~~」
    文字  范德騰
 
一字一劇場
13  改
文字  王嘉明
 
城市藝波Cities & Arts
紐約
16  價值觀背道而馳  川普迎來激烈藝術抗議
    文字  謝朝宗
 
柏林
17  戲劇盛會揭曉入選十強  展現多元區域劇場風景  
    文字  陳思宏
 
倫敦
18  「英國文化之都」在赫爾  展演活動豐富可期
    文字  魏君穎
 
巴黎
19  傳承偶戲技藝  法國加強硬體建設與專業認證    
    文字  羅仕龍
 
北京
20  總結去年中國演藝市場  直面不容樂觀未來
文字  王泊
 
上海
21  百歲出征再掛帥  老牌遊樂園「大世界」重新開張
文字  李翠芝
 
編輯精選PAR Choice
24  將台灣的聲音帶給世界  
NSO「來自臺灣—歐巡行前音樂會」
    文字  李秋玫
 
26  藉年輕人之眼  以舞看世界
「春鬥2017」推出蔡博丞、黃懷德與陳韻如新作
    文字  張慧慧
 
28  一喜一悲  折射生命寓意
台南人劇團「春天戲水」兩檔演出三月上場
    文字  陳茂康
 
藝號人物People
     奧斯陸愛樂音樂總監
32  佩特連科  微妙平衡裡 讓不同的人得到滿足
    文字  蔡永凱
 
     劇場暨影視演員
36  謝瓊煖  因為戲,了解自己更了解他人
    文字  李玉玲
 
特別企畫Feature/「攝」入文本的溫柔——凱蒂.米契爾
44  跳脫英國脈絡  參透文本解體重構
     凱蒂.米契爾的背景及創作歷程
    文字  梁文菁
 
48  做足功課再出發  多樣手段構築觀點
     凱蒂.米契爾的文本選擇及改編
    文字  梁文菁
 
52  一場引人入勝的戲劇遊戲
     凱蒂.米契爾的即時攝像劇場
    文字  林冠吾
 
55  虛實交錯的體驗  多層切入的感知
     歐陸劇場中的同步影像敘事
    文字  王世偉
 
     專訪《茱莉小姐》導演
58  凱蒂.米契爾  女性主義者的凝視
    文字  林冠吾
 
     專訪《茱莉小姐》女主角
62  茱樂.伯溫  這是一齣精確周密的舞蹈劇場
    文字  林冠吾
 
66  舞台幻覺的融入與解構
     凱蒂.米契爾眼中的《茱莉小姐》
    文字  王世偉
 
 
即將上場Preview
     明華園歌仔戲團《龍抬頭》
69  陳勝國舊作新編  重探「復仇」真義
    文字  廖俊逞
 
     杭州越劇院訪台  搬演五齣大戲
70  女小生出馬  詮釋女性理想形象
    文字  廖俊逞
 
     我城劇場《請你閉嘴》
72  打破第四面牆  笑鬧人生百態
    文字  廖俊逞
 
     三度訪台  從北印度演到蘇菲音樂
74  跟著煦珈康的西塔琴  走一趟印度音樂之旅
    文字  李秋玫
 
     TSO「雙古圓號之音」
76  復古法國號引領  來一場時空穿越之旅
    文字  張皓閔
 
     李欣芸「心情電影院」
78  影像與音樂同行  聆聽創作的心情
    文字  李秋玫
 
焦點專題Focus/譜寫台灣的聲音
80  土地之聲  織就五線譜的鄉愁
     台灣前輩作曲家的原鄉情懷
    文字  蔡淩蕙
 
84  協力結盟  打造創作之路
     台灣作曲家團體的發展
    文字  黃于真
 
88  打造平台  讓新星發光
     國內新生代作曲家的培育
    文字  李凡諭
 
92  作曲新聲代  悠遊東西無界限
     百花齊放的新一代台灣作曲家
    文字  林采韻
 
96  共譜台灣擊樂的美麗樂章
     朱宗慶打擊樂團「島.樂」
    文字  李秋玫
 
演出評論Review
98  由中提琴到作曲:兩場狄恩音樂會
     評NSO「狄恩的『樂』世界」「英雄再起」
    文字  梅樂亙(Jürgen Maehder)、羅基敏
 
100  一部超越了自己的鉅作
     評NTSO「海神家族與巨人─簡文彬的馬勒第一號交響曲」
    文字  陳惠湄
 
回想與回響Echo
102  聲源、能量與形象
      《混沌身響第六番 王如萍X李世揚》中的聲音與動作關係
     文字  王柏偉             
 
ARTalks
104  後植民計畫」  一發不可收拾的展覽
     文字  黃海鳴
 
聚光燈下In the Spotlight
      編舞家
106  蘇威嘉  來回刻步,為了最獨享的自由象
     文字  樊香君             
 
話題追蹤Follow-ups
108  從結束開始創作  當政治尾隨在後
      側記愛沙尼亞NO99劇團創作分享講座
     文字  劉純良             
 
112  兩種入徑  逼視慾望
      側記愛沙尼亞NO99劇團雙導演工作坊
     文字  陳茂康
 
114  處處體現「平等」的價值
      記伊凡.瑞娜《每日改變的持續性計畫》工作坊
     文字  楊芳雲
 
 
追憶與悼念In Memoriam
118  深知志業弘文化——感念柯基良主任
     文字  曾永義
 
120  國光劇團的領路人——懷念柯基良主任
     口述  張育華  記錄整理  陳淑英
 
跟著音樂去旅行Travel with music
      在葡萄牙遇見「法朵」
122  小酒館中的命運之歌  用靈魂歌唱的卡麥尼  
     文字  吳家恆
 
 
四界看表演Stage viewer
126  一個現代樂團的情境產物  
      薩維耶.勒華《你現代了嗎?》
     文字  林人中
 
藝視窗News
132  國家戲劇院重新出發  兩廳院公布2017年駐館藝術家
     文字  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藝活誌Behind Curtain
Viewfinder
134  卅年後再見《1980》
文字  林奕華
 
秘境藝術派對  要你不只是想像
     在地音樂祭:介紹篇
136  歐遊朝聖  你沒去過也要聽過  
     文字  陳茂康
 
     在地音樂祭:台灣經驗篇
138  巨獸、角頭、黑熊  給你不只是音樂  
     文字  陶維均
 
     在地藝術節:地方勢力篇
142  從心出發  你家也可以辦藝術節  
     文字  陳茂康
 
藝@展覽
146  毓繡美術館  以當代寫實藝術在地方扎根
     文字  吳垠慧
 
藝@電影
147  劇情作品競爭激烈  金穗獎有看頭
文字  田國平
 
藝@CD
148  增添新溫度  迎向新年代
     文字  曾柏雄
 
藝@書
149  付出一切、追求極限的瘋女人
     文字  張慧慧
 
 
150  節目掃描
     整理  戴健宇
常客推薦—林清盛
達人推薦—林玉淳
 

內容簡介

  華人世界唯一一本表演藝術雜誌。兩廳院發行,是品質與影響力的保證。

  內容涵蓋音樂、戲劇、舞蹈、戲曲、文學、電影等藝文話題。透過名家專欄、精采特別企畫、藝術家生命故事、跨界名人對談,及全球表演之推薦與評論,讓您貼近表演藝術的台前與幕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5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