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中國:消費文化與民族國家的創建

制造中國:消費文化與民族國家的創建
定價:240
NT $ 209
 

內容簡介

「中國人要用中國貨!」這是中國20世紀早期的國貨運動中的醒目標語之一。這場運動通過灌輸中國是有着自己「國貨」的「民族國家」的觀念,尋求把消費與民族主義聯系起來。這場運動影響了中國初萌的消費文化的方方面面,從衣服到食品添加劑這樣的時尚、從博物館到百貨商店、從產品展覽到廣告,莫不如此。同時,反帝抵制外貨運動、國恥紀念、國貨展覽會、對不忠實的消費者的詆毀以及中國工業部門的提倡,都強化了民族主義消費,並傳布了這樣的信息——愛國的中國人使用中國工人在中國人擁有並管理的工廠用中國原料制造的產品。

在本書中,葛凱(Karl Gerth)認為,影響近代(modern)世界的兩大關鍵力量——民族主義(nationalism)和消費主義(consumerism)先后在中國滋長。在20世紀早期,民族主義把每件商品貼上「中國的」或「外國的」 標簽,消費文化變成了民族性概念被清晰表達,被制度化及被實踐的場所。本書以中文、日文和英語的檔案,雜志、報紙和書籍為文獻基礎,第一次探討了民族主義與消費主義之間的歷史紐帶,重新解釋了中國近代史的基本方面,並為洞悉所有近代國家中的類似聯系提出了方法上的參考。
 

目錄

圖表目錄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導論
第一部分 語境與個案研究
 第一章 商品危機及國貨運動的起源
 第二章 男人形象的民族化
第二部分 作為抵抗的消費
 第三章 國貨運動和反帝抵貨運動,1905-1919
 第四章 國貨運動和反帝主義抵制活動,1923-1937
第三部分 展覽綜合體
 第五章 民族主義商品展覽會
 第六章 1928年展覽會建立的民族主義視覺認知
第四部分 民族國家、性別與市場
 第七章 女性消費群體的民族主義化
 第八章 塑造愛國企業家
結論
參考書目
 

我在中國生活第一天的情景直到今天還歷歷在目。

二十年前,當我還是個大三學生的時候,我先后在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度過了一整年的中文學習生活。我們在天近暮色的時候進入美麗的南京大學校園。那個時候,南京的大街上幾乎沒有什麼小汽車,也沒有那麼多的街燈以及五彩繽紛的霓虹牌。一眼望去,大街上除了公交車和在暮色中穿行的自行車、人流之外,鮮有可觀之景。

由於時差的緣故,第二天一大早我就醒了。從這個上午開始,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利用好這個機會,多學些東西。於是,一大早,還沒等小組其他成員起來,我就偷偷一個人溜出留學生公寓,想自己去找一部自行車。對於當時將要面臨的困難,我一無所知。我天真地認為,只要身上有鈔票就行了。

因此,我認為得先換些人民幣j我決定到唯一的一家專供外國人住的賓館去看看。金陵賓館在南京的市中心,那是一棟很顯眼的,渾身發着亮光的乳白色建築。那個時候,普通的中國人未經許可,是不允許入內的。在南京的外國人都傳言,金陵賓館的那些門衛可以根據腳上的鞋判斷出誰是華僑誰是當地中國人。當然,那時在中國是看不到耐克(Nike)、銳步(Reebok)這樣的品牌的。

在換好錢,吃了一頓非常貴的早餐之后,我買了一幅地圖,看看怎麼樣可以到城市另一邊的友誼商店。那時,出租車還很少,而且,我也堅持認為,像人類學家告訴人們的那樣,自己應該「入鄉隨俗」。如果普通的中國人都擠公交車,我也應該這樣。在翻來覆去折騰了好多次之后,我終於找到了友誼商店。

可惜,我來得太早了。那時中國老百姓還很少有機會接觸到進口商品,如果要到友誼商店買東西的話,需用外匯券。我一到商店的門口,就有好幾個人走過來要跟我換錢。我用結結巴巴的漢語,試圖向他們解釋我剛到中國,我不想違反中國法律。接下來,我用了將近半個小時的時間,才弄明白他們的答話。原來他們是說「你的中文講得很好」。直至今日,我每每想起當時的場景就忍俊不禁:我竟然花了將近半個小時才弄明白一句誇獎我中文說得流利的話。

如同那時發生在中國的許多事情一樣,進入友誼商店之后,又碰上了新麻煩。那時,購買自行車尚需購車券外加單位證明。我一樣也沒有。這樣,我又花了好幾個小時,與他們商量來商量去,說服他們賣一輛車給我。令我驚喜的是,他們最后的確找到了幫助我的辦法。等到我的其他美國同學過幾天后再去買車時,一切已經變得暢行無阻了。

那個不知名字的錢販子在友誼商店門口對我的誇獎,在很多方面概括了我二十年來試圖理解現代中國的嘗試,某種程度上也綜括了我寫作本書的研究經歷:逐漸積累各種技能,廣泛涉獵,精研材料,循序理解。當時,我壓根也沒有認識到學習中國語言和歷史要花多長時間。我天真地以為,我也許能在一年之內學會中文,接下來我還可以學習其他的語言和題材。到我完成在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學習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學習中文、理解中國對我來說將會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回到美國之后,我輟學了一年,在台灣教了六個月的英文攢了一點小錢,並用剩下來的六個月時間再次來到中國旅行。我的足跡幾乎踏遍了中國大陸的所有省份。自此之后,我每逢有機會,總是經常到中國旅行。為了獲取更多的材料,我也花了近六年的時間學習日文,並在東京大學學習了兩年中國歷史,其間還在日本東京外務省的檔案館收集材料,進行研究。

盡管我在本書的序言中已經對幫助我寫作本書的中國友人表示了感謝,不過在此,我想再次利用本書中文版面世的機會,對那些二十年來幫助過我的許多中國朋友表示誠摯的謝意:其中既有我到達南京的第一天迷路后不辭辛勞帶我走回南京大學校園的老奶奶;也有我的第一個中國朋友,我在南京大學的室友王建寧先生,以及王建寧先生的朋友,他們總是那樣津津有味地向我解釋中國這個國家是如何運作的及其他令人興趣盎然的話題;還有我的好多中文老師,他們不厭其煩地幫助糾正我的中文發音;以及那些圖書館的管理員,他們繞來繞去想方設法幫助允許我復印了許多珍貴的文獻材料;另有許多中國同行,他們為本書的內容也提出過寶貴的意見。最后,也感謝為本書的中文版的面世付出辛勤努力的友人張淼、艾英、孟悅、李承紅,特別感謝清華大學歷史系的黃振萍先生,他為翻譯本書,犧牲了自己許多寶貴的研究時間.同時也要感謝杭州章太炎紀念館的斯彥莉女士,她也為本書的翻譯付出了大量心血。二十年來,是上述朋友以及其他許多沒有提及的朋友的慷慨相助,使得本書的中文版得以有機會與廣大的中國讀者見面,我再次對他們的幫助深致謝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