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固本興邦,必伸民權。「民權譯叢」着眼於民權的制度規范建設,力求全面、深入地介紹國際和國外基本民權的歷史由來、原理原則和相關的操作知識,為中國民權文化的發展和權利保護的加強提供必要的智識資源和參考借鑒。

本書是《民權譯叢》叢書中的《美國的言論自由》。

「《美國的議論自由》富含創見,文筆優美,視野開闊,資料翔實,必將成為一部傳世之作。」
 

目錄

譯叢總序
編者序
第一部分 管制內容
序言
第一章 關於不可管制內容的共識
輕微的司法審查
第二章 出版物藐視
第三章 淫穢
第四章 兒童受眾
第五章 誹謗
嚴格的司法審查
第六章 反射性混亂:初次邂逅
第七章 反射性混亂:民權案件
第八章 反射性混亂:重返查普林斯基案
第九章 顛覆性宣傳:核心問題與勃蘭登堡案的回答
第十章 顛覆性宣傳:序幕
第十一章 顛覆性宣傳:大辯論——吉特洛案中的桑福德與惠特尼案中的布蘭代斯
第十二章 顛覆性宣傳:言論初嘗勝果
第十三章 顛覆性宣傳:明顯的和現實的危險標准的鼎盛時期
第十四章 顛覆性宣傳:大碰撞——丹尼斯訴美國案
第十五章 顛覆性宣傳:耶茨案修正版
第十六章 顛覆性宣傳:重返勃蘭登堡案
第二部分 管制結社活動
管制政治組織
第十七章 制裁組織
第十八章 關系問題:成員身份足夠嗎/
第十九章 制裁組織的強制披露成員名單:民權案件
第二十章 制裁組織的強制披露成員名單:顛覆活動控制委員會案
第二十一章 制裁組織的丑化措施
第二十二章 制裁組織的制裁個人措施
部分制裁措施:反共遺產
第二十三章 部分制裁措施:概論
第二十四章 針對不受歡迎組織成員的部分制裁措施
第二十五章 拒絕就業
第二十六章 忠誠宣誓
第二十七章 安全考量
第二十八章 分配補貼
第二十九章 倍增效應
憲法之下的制裁
第三十章 驅逐出境
第三十一章 取消國籍
第三十二章 拒絕入境
第三十三章 管制護照
官方調查
第三十四章 立法調查:初期(1880—1956年)
第三十五章 立法調查:憲法第一條修正案質疑時期(1957—1959年)
第三十六章 立法調查:無法自我完善的規則
第三十七章 斯派澤訴蘭德爾案原則
第三十八章 謝爾頓訴塔克案原則
第三十九章 盤要奶錯節:律師資格案件
編後記
案例表
譯後記
 

「不論是好是壞,這是我一直想寫的著作。」從父親1973年9月1日寫的一封信中,我發現了這句話。這封信寄自瑪莎葡萄園的庋假別墅,洋溢著特別歡快的氣氛:

在這里的前四周里,每當晨曦初露,我便緩慢而細心地反復審讀我寫就的800頁手稿,並隨薏翻閱其中的部分章節。我新奇地發現,這本書正樁膨脹!┅┅現在我恍然大悟,再現傳統,特別是再現這項傳統的努力是十分正確的。不管怎樣,現在我估計,尚需續寫600頁才算大功告成(但我幾乎能夠看到本書的結尾)。經過潤飾,整部手稿將長達1300多頁,可分為兩冊各為375頁的精裝長卷!現在,我唯一要做的是邀請(我的)編輯┅┅到此天鵝、野兔和白鷺雲集之所來審閱書稿!無論如何,我承諾在1974年秋天休假,從明年6月起,花上半年時間,真心希望完成本書的寫作工作。我要補充說明的是,我的母親喜歡我高聲朗讀給她聽的所有片段!

我父親以這種風恪寫就的手稿,是土部關於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完政實踐的長篇巨著:正是你手中的這本書。在他學術生涯的早期,他就開始構思本書,由子忙於別的工作,他長期無暇顧及本書的寫作。作為芝加哥大學的一名法學教授,他一生涉獵廣泛:他講授過侵權行為法,而且是這門學科一本頗有分量的案例教材的合著者;在把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應用於法律領域方面,他做了大量的開打性工作;他還對一系列其他法律問題抱有濃厚的興趣。不過,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最鍾情的還是與言論自由有關的憲法陘法律。

他多次提到,憲法第一條修正案具有一種有別於其他法律規則的「超凡魅力」(charisma)。無論它作為一項普遍原理的是非曲直,他對此都深信不疑。這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他從他可用於概括憲法第一條修正案特點的諸多詞匯中選擇「超凡魅力」的原因。這個詞匯反映了他的內心體驗和召喚他的時代主題。他屬於那些見識不凡的評論家隊伍中的一員——元論術業專攻,他們總是英雄所見略同——人們不僅欽佩他們的博學多才和判斷力,而且欽佩他們的超凡回應能力:對他們選定題材的社會反響的敏銳力——洞察力——以及報澍叨亍則叨吁聞的能力。

我父親本書之前幾乎所有有關言論自由的作品,均屬回應當時爭議之作。他的日程表桌按時代的需要排定的。20世紀50年代,他的作品廣泛涉及立法調查程序泛濫以及忠誠、安全問題。20世紀60年代,正當沃倫法院擴大憲法第一條修正案案件的受案范圍之際,他也高度關注這個新興領域。他寫了一部民權運動推動言論自由理論發展的著作,並在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文章里探討了因示威、淫穢和誹謗引起的問題。

最後,1970年他清理完所有的案頭工作,開始全力以赴這本他「一直想寫的書」。他的計划是把多年來在文章和課堂里零星討論的各種問題匯編成冊。他志在研究最高法院關於言論和結社問題意見的所有資料,將其集中成冊,讓人一目了然。

在這位高產學者的學術生涯中,這絕不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作品。他是在逃過心臟病土劫後開始寫作的,兩年後,他又中風。他豁達地面對沉痾,而毋庸置疑的是,這些不幸提升了本書在他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在我的記憶中,他在那些歲月里以罕見的熱情一心撲在這件工作上。我知道這就是他的生活方式。

在動筆之前,他按時間順序重新瀏覽了最高法院判決的所有憲法第一條修正案案件。然後他開始寫作——起初有些舉棋不定,然後一鼓作氣。寫作未經修改,一氣呵成。每個夏天,他都會重新審讀頁碼不斷增多的手稿,並在手稿的空白處寫上自己的看法——略作修改,補充材料,有時他直接質疑正文的內容。但他沒有將這些提示付諸行動。手稿空白處標注的提示只能留待將來處理。他想保存體力,繼續看完佘下的案件。(「我幾乎能夠看到本書的結尾。」)但在1974年秋天,他在書桌旁奮筆疾書時溘然長逝。時年60歲。

他留傳下來一部一千多頁密密麻麻布滿旁注的未完成初稿。這部手稿的後續工作荊棘載途,因為我們缺少解決問題的萬全之策。他留下的手稿雖然不能原樣出版,但價值連城,彌足珍貴,讓人無法割合。我與耶魯大學的歐文·菲斯(Owen Fiss)教授攜手工作,改編並在適當之處充實這部手稿。這本書是假他人之手,把我父親的手稿奉獻給讀者的最終成果。

我們從未嘗試過完成這本書。我們也未對我父親去世後發生的事件進行更新;本書對憲法第一條修正案傳統的研究截至1974年底。改編的目的是盡可能清晰地反映我父親關於憲法第一條修正案的思想——盡可能還原初稿中模棱兩可之處和未竟事宜的本來面目。在編後記中,我記述了我們遭遇到的一些困難以及為達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編輯策略。

序言余下部分是我父親意圖發表的卷首語,並談談一些讀者將在書中遇到的觀點。除了他已經發表的作品外,為此我還從他寫作本書過程中所做的筆記和他在1971年和1974年講授憲法第一條修正案的課程筆記——年復一年他與一代又一代學生就言論自由問題而進行的生動對話的結晶——中去汲取養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