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災與NGO︰全球視野下的挑戰與應對

巨災與NGO︰全球視野下的挑戰與應對
定價:144
NT $ 125
  • 作者:@@張強 陸奇斌 @等@編/著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155697
  • ISBN13:9787301155691
  • 裝訂:平裝 / 20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選擇了近年來發生在全球範圍內具有代表性的人類巨大自然災害,如日本阪神大地震、美國卡特里娜颶風、印度洋海嘯、中國台灣的“9‧21”大地震、伊朗地震、秘魯地震、巴基斯坦地震等,較為系統地梳理了各類NGO在此類巨災應對中的行動軌跡,特別是通過對NG0參與災後恢復重建的方式與內容、優勢與定位、功能與服務、經驗與教訓的系統總結,讓更多人全面了解

NG0的特點及在災後重建中的參與路徑,也為我國NG0參與汶川地震等巨災應對並推動我國公民社會發展的行動模式提供借鑒。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NGO在公共領域的功能定位︰常態到巨災
第一節 NGO在常態下的功能定位
第二節 NGO在應對自然災害中的定位和作用
第三節 NGO在參與災後重建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
第二章 日本阪神大地震
第一節 受災情況與重建概況
第二節 日本阪神大地震中NGO的參與
第三節 NGO參與的經驗與教訓
第三章 美國經驗︰卡特里娜颶風和格林斯堡的綠色創新
 第一節 卡特里娜颶風
 第二節 卡特里娜颶風災害中NGO的參與
 第三節 龍卷風後的格林斯堡
 第四節 格林斯堡龍卷風災害中NGO的參與
 第五節 NGO在兩個案例中的經驗與教訓
第四章 印度洋海嘯
第一節 受災情況與重建概括
第二節 印度洋海嘯中NGO的參與
第三節 NGO參與的經驗與教訓
第四節 NGO在未來抗災減災中的發展與展望
第五章 中國台灣“9‧21”大地震
第一節 受災情況與重建概況
第二節 NGO參與災後重建的過程、方式、影響
第三節 災後重建的社會工作功能與角色
第四節 NGO參與的啟示
第六章 其他地區經驗
 第一節 伊朗地震
 第二節 秘魯地震
 第三節 巴基斯坦地震
 第四節 啟示
第七章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2008年注定是要給中華民族的國民心理留下永久且深刻記憶的一個年份。正當整個中華民族都在準備實現期待百年的即將于8月8日在北京舉辦奧運的夢想之前,發生了兩起特大自然災害,即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和汶川大地震。特別是5月12日14時28分發生在四川汶川的里氏8級特大地震,波及lO省(市)、417縣、4600多鄉鎮及近 8萬個村莊,受災人口4 000多萬,涉及轉移安置人口1 500萬,死亡及失蹤人數達8萬多,被掩埋和死亡的各種家畜和其它動物800多萬頭(只),交通、通訊中斷,基礎設施全面毀壞,造成整個災區直接經濟損失8000多億元。一時間,江河斷流、生命傾覆、蒼天閉眼、大地失聰,整個國家被地球瞬間能量釋放造成的巨大災難所刺傷。

地震發生後,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啟動了全民緊急響應機制,人民解放軍緊急總動員,各級政府緊急響應,各種非政府組織和民間自組織緊急行動,展開了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百縣千鄉萬村生命大救援行動,並通過電視、廣播、手機、募捐活動將災區的需要和愛傳遍全社會乃至整個華人世界,籌集善款創紀錄達到760多億元,有300多萬人被愛心激發,作為志願者奔赴災區參加救災,譜寫了無數動人的篇章。“5‧12”大救災和8月8日的奧運會,以巨大的悲情和喜情兩大主旋律,調動了全民族的激情和參與欲,成為載入2008史冊的兩大事件,推動著中國公民意識的覺醒與成熟。

“5‧12”大地震過去了一年多,中央及各地政府的注意力逐漸回到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發展的軌道上來,如火如荼的緊急救援行動已經結束,只有災區政府、災民和少數民間組織還在持續進行漫長的災後重建工作。我們認為,有必要對中華民族經歷“5‧12”大地震之後的社會救災響應行動進行回顧,對我們在這一過程中所取得的經驗和教訓進行理性的調查、研究、篩選、總結和反思,以啟示我們今後的思考,推動救災體制的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喚醒公民意識,促進公民社會的逐步發育。因此由中國扶貧基金會資助,數十名學者進行了為期半年多的調查研究,誕生了我們面前這套叢書——《“5‧12”行動啟示錄——汶川大地震社會響應研究叢書》。全套叢書計劃共分八卷,包括︰《多難興邦——汶川地震見證中國公民社會的成長》、《響應汶川——中國救災機制分析》、《NGO參與汶川地震緊急救援研究》、《NGO參與汶川地震過渡安置研究》、《NGO參與汶川地震災後重建研究》、《責任‧行動‧合作——汶川地震中NGO參與個案研究》、《巨災與NGO—–全球視野下的挑戰與應對》以及《反思汶川——“5。12”論壇論文精選》(此卷待出),另外我們將《人道主義憲章與賑災救助最低標準》第三次出版,以饗NGO同行、政府工作者和有興趣的研究人員,同時也是對“5‧12”汶川大地震中犧牲的無數生靈的一種莊嚴悼唁和紀念。願他們的在天之靈安息。

當大自然瞬間的能量釋放造成的災難來臨時,人類個體的力量顯得尤其渺小,這時正是人類發明的“組織力量”體現其價值的時候。因此政府作為保障災民權利的第一義務人,應該承擔起責任,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投入到緊急救援之中,搶救生命、保護財產、恢復秩序、重造公共空間。非政府組織作為保障災民權利的第二義務人,應該緊急行動,募捐款物、評估災情、找準人群、迅速行動,並搭建災民和捐助人之間的溝通橋梁和互動平台,擴大志願人員的使用和管理,為搶救生命和恢復秩序發揮自已的作用。公民作為保障災民權利的第三義務人,應認真識別和評估非政府組織及其項目,發現合作平台和方式,通過捐助錢物或親自參與救災,幫助災民渡過難關,提升自己的社會責任意識和經驗閱歷。這個階段很大程度上是救急,缺乏手段、組織能力和準備是不行的,因此有效率的政府和有備災能力及經驗的非政府細織通常能發揮較大的作用。

當搶救生命的行動結束以後,救災從緊急救援階段轉入過渡安置階段,已渡過危險的生命需要精心呵護和細心調養,災民需要更牢固和更大空間的住所——如活動板房及相應的生活方式,災民需要更大的公共空間及心理治療等等,因此救災需要更加技術性的設計和更加專業的服務。在這一階段,政府的作用應從直接主導轉入半直接主導,更多地發揮非政府組織和各種專業人員的作用,政府的財政支持也不必完全由自己來實施,而是可以通過委托實施和監管來發揮各類專業人士的作用,以提升過渡期安置的適調性、科學性和救災效率。而各種非政府組織和民間志願人員,則應在援助項目的科學化和適調性上下工夫,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提升自己的能力。

當過渡期安置進行一段時間後,災後重建的問題便接踵而至,要使災區和災民恢復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常態,就必須進行災後重建、醫療衛生及公共服務設施的重建、社區鄰里及社會公共空間的重構、心理重建等等。在這個階段,政府還要加大投入,但更多的要依靠和啟迪災民自身的參與,听取他們的意見,並請專業人員和組織跟他們共同商討,找到兼顧眼前和長遠的方案,循循善誘地引導他們走出災難的陰影,重建美好家園,重塑追求未來的信心,並在災後重建過程中培養和提升他們的能力。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