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用彤選集

湯用彤選集
定價:252
NT $ 219
  • 作者:湯用彤
  •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6046827
  • ISBN13:9787206046827
  • 裝訂:568頁 /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回顧20世紀哲學經典之成就的取得,有兩點十分突出;第一,現代中國哲學的哲學研究,無不以西方哲學及其發展歷史為參照的背景。從歐美留學歸國的學者自不必說,即使最具傳統特色的學者如梁漱溟、熊十力,他們的哲學問題意識也都愛到西方哲學觀念的深刻影響,西方哲學是人類智慧中理性分析和建構的精致代表,西方哲學的形態雖屬特殊,但其中不少問題的討論是具有普遍性的。西方哲學的論述雖然不是哲學所以為哲學的根本規定,但西方哲學已經成為現代哲學學科的基礎,學習西方哲學可以為研究其他哲學提供具有普遍意義的重要方法。而深入了解西方哲學可以為研究其他哲學提供具有普遍意義的重要方法,而深入了解西方哲學和世界其他哲學,將促進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哲學傳統。第二,現代中國的哲學體系的創制必須與中國傳統哲學的資源建立積極的關連。正如陳寅恪所說,「竊疑中國自今日以後,即使能忠實輸入北美或東歐之思想,其結果亦當等於玄奘唯識之學」,在吾國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終歸於歇絕者。其真能於思想上自成系統,有所創獲者,必須一方面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說,一方面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此二種相反而相成之態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舊途徑,而兩千年吾民族與他民族思想接觸史之所昭示者也。」熊十力的新易學、染漱溟的新儒學、馮友蘭的新理學、賀麟的新心學、金岳霖的新實在論、張岱年的新唯物論,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自覺地與中國古典哲學相接應,與中國文化傳統的實際相結合,20世紀在構建哲學體系上卓有成就的中國哲學家皆是如此。

本系列的編選盡量以突出其哲學思想為主,名著和名篇並重。編選力圖與已有選集有所不同,體現出編者獨到的選讀眼光和安排構思,從而使得本系列在突顯這些學者對20世紀中國哲學創作與研究貢獻的同時,亦以提供本系列編者的獨到解讀為特色。

近20年來,我國大陸學術界對現當代新儒學的研究,成就斐然。這一研究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而開始的。門戶打開以後,海外學者,首先是海外華裔學者,繼而是境外港台兩地學者紛紛來內地講學,接著,他們的論文、著作陸續被引進。這當然只是外緣。內在的原因,則是內地學者反思「五四」以來至「文化大革命」對傳統文化,對本民族文化遺產的傷害,重新思考傳統與現代的關系。
 

目錄

前言
著作篇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一 佛教玄學之濫觴(三國)
二 兩晉際之名僧與名士
三 釋道安
四 釋道安時代之般若學
五 鳩摩羅什及其門下
六 釋慧遠
七 佛教之南統
八 佛教之北統
九 竺道生
十 南方涅槃佛性諸說
十一 南朝《成實論》之流行與般若三論之復興
十二 北朝之佛學
十三 跋
魏晉玄學論稿
一 讀《人物志》
二 言意之辨
三 魏晉玄學流別略論
四 王弼大衍義略釋
五 王弼聖人有情義釋
六 王弼之周易論語新義
七 向郭義之庄周與孔子
八 謝靈運《辨宗論》書後
九 魏晉思想的發展
論文篇
評近人之文化研究
叔本華之天才主義
印度哲學之起源
唐太宗與佛教
文化思想之沖突與調和
隋唐佛學之特點
論中國佛教無「十宗」
從《一切道經》說到武則天
中國佛教宗派問題補論
讀《道藏》札記
魏晉玄學和文學理論
附錄: 論著要目
編者後記
 

在20世紀中國文化史上,北京大學占有一個特殊的地位。北京大學是中目近代建立的第一所國立綜合大學,自新文化運動初期以後,更成為全國思想文化和學術教育的中心,在20世紀中國社會文化變遷的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1898年京師大學堂建直以後,本設有經學、諸子學、理學等傳統哲學課程,但未立「哲學」之名。1912年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學科設置改革,乃明確建立文科「哲學門」,至1919年,哲學門改稱「哲學系」。北京大學哲學系是中國近代大學所建立的第一個哲學系,自北大哲學門1914年正式招生,至2004年,北大哲學系的建系歷史已經走過整整90年。

20世紀中國的哲學教育與哲學研究的發展,和北京大學哲學系結下了不解之緣。自北大哲學門建立以來,蔡元培、胡適、蔣夢麟、梁漱溟、熊十力、湯用彤、馮友蘭、金岳霖、唐鉞、鄧以蟄、宗白華、朱光潛、馮定、陳康、賀麟、洪謙、朱謙之、張岱年等著名學者都曾在北大哲學系任教。可以說,20世紀中國著名的哲學家,絕大多數都與北京大學哲學系有關,而他們當之無愧地是20世紀中國哲學界所擁有的自己的大師。這些大師中的任何一位,若在全國其他大學的哲學系,都可以成為這一大學足以為傲的光環;而北京大學哲學系曾擁有如此眾多的大師,也就使北大哲學系擁有了其他大學難以相比的得天獨厚的資源。正是這些大師們,使得20世紀的北京大學哲學系對20世紀的中國哲學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北大哲學系90年的發展史即是20世紀中國哲學的發展史的縮影。

北大哲學系的這種地位也是歷史地形成的。民國初年從北京大學發起的新文化運動使得它成為全國思想文化的中心:抗戰期間,北大與清華、南開合為西南聯合大學,成為全國高等教育的中心;1952年院系調整,把當時全國大學的哲學系都集中在北京大學,成為全國大學唯一的哲學系。1956年以後,北大哲學系不斷調出教師,或接受進修,積極參與了各地大學哲學系或哲學專業的重建或新建,以及哲學研究所的成立,而且在相當一個時期里,北大哲學系的畢業生成了全國各大學哲學系教師隊伍和哲學專業人員的重要培養來源。這一切使得這些哲學教育與學術的單位,在哲學教育和學術研究上,不同程度地以北大哲學系為楷式,受到北大哲學系的深刻影響。

另一方面,在上述歷史變化的過程中,北大哲學系由於不斷吸收清華大學哲學系和來自全國其他哲學系的營養,豐富和壯大了自己的發展,培養起了哲學學科兼容並包、多元發展的風氣和心態。在研究方法上,早在20世紀30年代,北大哲學系在胡適、湯用彤的影響下,形成了重視哲學史研究的風氣和傳統,而清華大學哲學系在20世紀30—40年代的發展中,以馮友蘭、會岳霖為代表,漸漸形成了重視邏輯分析方法的哲學傳統。在哲學體系上,北大的熊十力、梁漱溟、賀麟的哲學思想都與中國傳統的「心學」關系密切,而清華的馮友蘭、金岳霖的哲學思想都與中國傳統的「理學」接近。經過西南聯大的合作和院系調整的合並,20世紀50年代之後的北大哲學系,融合了不同的學術追求,兼重思想資料和哲學分析,在哲學思想和學術研究上,基礎更加寬厚,力量更加充實,研究更為多樣。當然,今天北大哲學系的傳統,不僅僅是融合了來自其他大學的傳統和優長,其自身也歷經了種種的發展。如1949年以後,與全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一樣,北京大學哲學系的學者經歷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洗禮,在理論素養和研究品質上有了進一步提高,從而,不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的研究和理解,結合著中國社會主義的實踐歷程,獲得了以前不可能有的成績,在各個學科方向上也豐富了自身研究的傳統。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