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到病自除:養足「精氣神」的靈方妙藥

藥到病自除:養足「精氣神」的靈方妙藥
定價:174
NT $ 151
  • 作者:唐略
  •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6741970
  • ISBN13:9787506741972
  • 裝訂:192頁 / 24 x 16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藥是天地給人類健康的恩賜;藥是中醫養生救命之道的結晶。

人人都可以懂得用中成藥來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人人都可以學會用心藥來讓生命充滿健康和歡喜。

在本書中,中成藥專指「非處方類中成藥」。這一類藥,不需要醫生開處方,病人憑自己的判斷就可以買來服用的。病人憑什麽買藥呢?憑互相介紹?憑道聽途說?憑廣告?憑說明書?憑藥店推薦?但這些,都不如憑自己掌握的醫理更可靠。您手上的這本書,就是要告訴大家常用的中成藥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讓大家在使用中成藥的過程中避免盲目性。本書還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病例,試圖闡明中成藥與人體五臟之間的關系,並用一些篇幅說明了「心藥」對人體疾病的治療和保健作用。
 

目錄

第一章 善養生者養五臟,善用藥者用成藥
五臟是人體之根本,善養生者養五臟
絕大多數疑難雜症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中成藥養生治病,可四兩撥千斤
湯藥通常適合治病,做成藥丸的中成藥更適合養生
通過養五臟,養足人體精氣神
六腑保持通暢,五臟就不會出毛病
中成藥能治病養生,正如服裝廠也有好衣服
「是藥三分毒」嗎
使用中成藥的總原則
第二章 養精養腎是養五臟的根本
精,是健康的本錢
六味地黃丸不但補腎,而且補五臟之精
補腎要分陰陽: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和桂附
地黃丸的使用
肺腎同養,就用七味都氣丸和麥味地黃丸
肝腎同養:歸芍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和明目
地黃丸的用法
地黃丸等中成藥也會「過敏」嗎?
固攝封藏能力是檢驗腎的健康程度的金標准
恐懼和煩躁是傷精傷腎的兩把利刃
找自己的錯,是養腎養精的日常功課
巧用成藥調節膀胱的寒熱,是養腎的重要法門
附子理中丸是溫胃妙藥,但要適可而止
第三章 養神是養生的最高境界
養心就是養神
夏季是養心氣的最佳時機:生脈飲
心脾兩補的聖藥:人參歸脾丸
操心耗費了心血,可用天王補心丸
上火分虛實,治火先養心
人丹:芳香醒神,夏季常備之品
藿香正氣用處多,夏日常備消穢濁
持久的淡淡喜悅,是養心的「心藥」
懷恨在心,最終傷害的是自己的心
將心比心,就能迅速消除自己的固執偏見,就能護心
第四章 養肝就是養生氣:生氣勃勃,永葆青春
補氣不如養氣
養肝大法:養肝血,疏肝氣
逍遙丸:讓我們在壓力面前比庄子更逍遙
加味逍遙丸:現代人解郁降火解酒毒的妙藥
歸芍地黃丸恢復肝的生氣,使人遠離中風,健康長壽
出現中風先兆,華佗再造丸會有再造之恩
謀而不決者容易肝郁,也易阻遏生機
怒氣傷肝,但有怒更不能憋著
散開愁雲,肝才能健康無憂
第五章 養脾就是養中氣:中氣十足,百病不侵
要想中氣十足,就要養脾
參苓白術丸是補脾的首選
補中益氣丸:一個給人提氣的藥
香砂平胃丸不但治胃病,而且通治濕邪
吃多了,到底該吃大山楂丸還是吃保和丸
香砂六君丸的妙用:為滋補身體開路
抱怨憂思最傷脾
通情達理的智慧是養脾的「心藥」
養肝脾,是治療各種風濕的訣竅
第六章 養肺就是養清氣:清氣不傷。健康常在
養肺是人體健康的一個系統工程和捷徑
養肺先化痰,有痰就用二陳丸
百合固金丸是養肺潤肺的首選
人參與蘿卜同食,好比「烽火戲諸侯」
麻子仁丸治療便秘,有廣泛的適用性
適度悲傷倒不妨,計較太多最傷肺
分享別人的喜悅,是養肺的良方
發現別人的好,就是養自己的清氣
玉屏風散:補清氣,防外邪,為人體築起萬里長城
有病沒病,防風通聖
第七章 外科妙藥
只有內外兼養,才能五臟安和
養生治病的「萬金油」
硫黃原是火中精,燒盡陰蟲無處尋:硫黃軟膏和硫黃
皂治療疥瘡
巧用硫黃皂,打造清爽生活
家中常備雲南白藥,預防所有的傷痛
潰瘍、咽喉痛不可怕,錫類散是最好的藥
有些外科病,是內毒外排的一種方式
心境清靜,就能使人少受外傷
心情愉快,是加速各種傷口愈合的「心藥」
第八章 靈藥處處有,勸君多采擷
養生治病都得用藥,靈藥處處有
食物是極好的藥,《黃帝內經》的食療總綱
人體自有大藥,采藥也有捷徑
後記 每個人離中醫都只有一步之遙
 

從考進北京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的那年起,我就開始步入中醫之門。

六年以來,我跟隨多位中醫老師臨床學醫,在老師「手把手」的帶教下,參與為患者診斷、開方,在實際臨床中感受中醫神奇的療效,體會辨證論治的精妙。特別是舒和老師(《求實養虛不生病》作者)親自教授我《傷寒論》、《金匱要略》,讓我盡享中醫的博大精深,親證療效的真實不虛。

在六年師承學習和臨床實踐中,我時常從普通人的角度,來思考一些「醫和人」的問題。

讀古人的醫案,經常會發現這樣的情節:醫生給病人看病,向病人解釋病因,分析病情,說明用藥的思路,病人或其家屬還在一旁與醫生討論幾句。別小看這幾句討論,其中能反映大問題呢!這說明,病人只要略通醫理,就可以對自己的病有更深入的知情權,對醫生的治療也有建議和商討的余地。這樣,往往能保證很好的療效。可以說,在病人的監督下,醫生也不得不更加謹慎,這對醫生治療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好處。

在古代,讀過書的中國人雖不能說人人是中醫,但可以說基本上人人知醫。中醫的醫理,已經融進了人們的平常日用,成為生活中的基本常識、基本技能,這對他們的養生治病,是大有好處的。

但現在不一樣了。現代人把醫學看作高深莫測的學問,必須由醫生掌握,生了病只能把自己一聲不吭地交給醫生。這就很被動了。為了應付日常生活,我們要學習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開車、用電腦、操作各種電器,等等。其實,中醫也應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要學習的一部分。我們沒有必要成為醫生,但有必要懂得中醫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這很難麽?其實只要你用心,也並非難事。這就好比學電腦,我們沒有必要成為程序員、黑客,但我們必須掌握電腦的基本操作,而這些基本操作,摸摸也就會了。掌握中醫基本知識,也是如此。

試看我們周邊,身上有點小毛病的人太多了,就醫難仍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大問題。其實,只要我們略通一點醫理,懂一點養生,就可以把生活中的多數健康問題化解於無形之中。

運用中成藥,就是我們生活中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本書中,中成藥專指「非處方類中成藥」。這一類藥,不需要醫生開處方,病人憑自己的判斷就可以買來服用的。病人憑什麽買藥呢?憑互相介紹?憑道聽途說?憑廣告?憑說明書?憑藥店推薦?但這些,都不如憑自己掌握的醫理更可靠。我們這本書,就是要告訴大家常用的中成藥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讓大家在使用中成藥的過程中避免盲目性。

中藥完全出於天然,得天地之靈氣,可補人體之不足,是養生療病的首選;本書中介紹的中成藥,都是古人千錘百煉的良方,平穩而有效。且現在的中成藥一般做成丸藥,丸藥功效緩慢而持久,更加適合養生。而養生的核心在於養足「精氣神」,從而讓五臟六腑更加健康、和諧。

因此,本書中所講的中成藥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側重養五臟,從調養五臟入手,解決生活中具體的健康問題。當然,除了中成藥,調養五臟最管用的還有「心藥」,就是調節情緒,調節七情。因為,在中醫看來,七情是直接傷五臟的罪魁禍首,而養五臟的「心藥」,就是通過一些恰到好處的身心修養,把這些不好的情緒平息下去,扭轉過來,使人達到「只生歡喜不生愁」的舒適境界。

疾病是可怕的,它源於我們對自己身體的無知,源於我們對醫學和養生的無知。其實,身為中國人是幸運的,因為:中醫是養身養心的陽光大道,人人都可以走上這條陽光大道,都可以享受它的光輝和溫暖。而我,也在通過各種方式,讓盡可能多的人接觸中醫、認識中醫、利用中醫,享受中醫帶來的健康。

也正是這個願望,催生了這本小書。在這里,感謝我的各位中醫老師的臨床帶教,更要特別感謝北京孔伯華醫館的舒和醫生在醫術上對我的悉心指導,在醫德上對我的以身垂范。需要說明的是,因為本人師承多位老師,本書的學術觀點亦是綜合各家所長,並非一家之言。如有欠妥之處,本人文責自負。

人人知醫,路漫漫其修遠兮!我也將繼續努力。書中未盡之處,我在我的博客(地址:http://blog.sina.eom.cn/renrenzhiyi)中還將繼續講述,歡迎大家光臨我的博客,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唐略
2009年8月14日於北京東城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